中美全球领导力竞争的最新态势分析

图片源于: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comparing-global-views-of-the-united-states-and-china-during-the-trump-and-biden-administrations/

美国和中国在全球舆论领域激烈竞争,双方在多个方面的影响力正变得日益重要。

2024年总统选举将对世界对美国领导地位的看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新一届政府务必考虑全球受众在特朗普和拜登任期内对美国和中国的看法。

在特朗普任期内,美国领导力的国际认可度降至历史最低,全球对特朗普的信任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信任度几乎相当。

特朗普退出如世界卫生组织和巴黎协定等多边机构,再加上对移民的限制政策和强硬的关税政策,让美国的盟友和非盟友都感到疏远。

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和中国的全球认同度都下降,分别减少了20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拜登总统的上任以及其政府加强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努力提升了全球对美国领导力的信心。

然而,随着乌克兰战争和以色列与加沙地带冲突的爆发,以及对美中竞争的担忧,全球对美国领导力的看法再次变得暗淡,拜登政府的信任度从2022年的58%下降到2024年的43%。

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尤其在东南亚的好感度也在缩小这一差距。

这些发展令人担忧,因为美国的软实力,即能激励合作的能力,因其受到赞赏的价值观、文化和愿景而显得极为重要,这对维护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因此,新的政府必须重新确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并加强美国作为和平与稳定力量的形象。

特朗普政府(2017–2020年)

在特朗普2017年上任后,全球对美国的看法降至低点。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对37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特朗普执政几个月后,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者对美国持积极看法,而奥巴马执政末期这一比例为64%。

2017年BBC世界服务民意调查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与2014年相比,美国在所有被调查国家中的评分降幅最大。

在多个北约盟国,包括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土耳其,负面看法的比例双位数上升。

2017年和2018年,越来越多的人将美国的力量和影响视为对他们国家的“重大威胁”。

在亚洲、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34个国家中,只有22%的受访者对特朗普在全球事务中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表示信心,而对习近平的信任率则为28%。

特朗普的标志性政策提案,包括退出国际气候协议和贸易协议、建设美墨边境墙及“穆斯林禁令”,均受到受访者的强烈反对。

在2017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中,超过60%的受访者将特朗普形容为“傲慢”、“不宽容”,甚至“危险”。

在2017年,德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评分最高的国家,根据盖洛普2018年世界领导人评分报告,美国领导力的全球平均支持率从2016年的48%降至2017年的历史低点30%,略低于中国。

在皮尤2019年的全球态度调查中,特朗普再次收获的负面评价超过习近平。在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等传统盟友中,大约75%以上的受访者对特朗普缺乏信心。

在墨西哥,89%的受访者对特朗普在国际事务中的判断能力表示不信任。

然而,特朗普在国际受众中的右派支持率较高,支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选民更可能支持他的关键政策。

例如,在对国民阵线持正面看法的法国受访者中,有67%支持特朗普的移民政策,而在不喜欢国民阵线的受访者中,仅有22%持同样立场。

但是,在2019年调查中,特朗普所有主要政策中,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和费用的提案受到了普遍的反感。

在此期间,中国的积极评价也有所下降,因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以及COVID-19疫情的爆发,尽管降幅较小。

在2019年皮尤调查中,约有一半的西欧国家受访者对中国的看法均下降了双位数,尽管在全球南方国家的对华看法仍然较为乐观。

在日本,85%的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持不良印象,是所有调查国家中对中国最负面评价的,而俄罗斯的受访者则表现出最积极的看法。

到2020年,大多数人对中国和美国的看法均为负面。

当时对特朗普和习近平的信任度分别跌至17%和19%的历史低点。

根据皮尤2020年全球态度调查,尽管中国施行严格的清零政策,但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美国应对疫情的表现不满。

在疫情暴发期间,美国的声誉在关键盟友和伙伴中进一步下降,2020年在法国只有31%的人对美国持积极看法,德国这一比例仅为26%。

在2020年受访的13个国家中,只有15%的人认为美国在疫情爆发的第一年表现良好,而中国认为这一比例为37%。

与特朗普的支持率一致,政治右派更可能对美国应对COVID-19的表现表示认可。

拜登政府(2021–2024年)

在2021年美国领导权变更后,调查显示国际对美国总统的信心立即回升。

需要注意的是,皮尤的调查仅包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的高收入国家,但无论在12个数据可用国家中,特朗普和拜登的信心差距至少为40个百分点。

在12个国家中,受访者中有77%认为拜登非常适合担任总统,而对特朗普的这一认同比例仅为16%。

在皮尤调查的16个OECD国家中,对拜登政府组织民主国家峰会的提案支持率高达中位数85%,尽管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英国和荷兰的大多数受访者对美国政治体制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此外,大多数受访者支持拜登的一些重要国际政策决定,包括允许更多难民进入美国(76%)以及重新加入世界卫生组织(89%)和巴黎气候协定(85%)。

在2021年,全球对美国的好感度几乎翻倍,从2020年的34%上升到62%,而拜登政府回归多边舞台。

在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和加拿大等国的改善幅度超过25个百分点。

在盖洛普的世界领导人评级报告中,美国领导力的全球平均认可度在2021年恢复到45%,并在2022年和2023年稳定在41%。

尽管德国在过去三年继续以5个百分点的差距位居首位,但美国在非洲的最高领导力评级也被中国取代。

虽然在2017年和2018年中国的领导力评分高于美国,但在拜登政府期间的评分依然低于美国。

与此同时,在拜登时代,习近平的信任度在大多数调查国家中仍处于历史低点。在2021年的17个国家中,受访者对习近平在国际事务中能力的“少量或没有信心”的比例在大多数情况下均为多数。

在澳大利亚、法国、瑞典和加拿大等国,至少一半的受访者对习近平的国际事务能力持有“少量或没有信心”的态度。

在15个调查的发达经济体中,有超过80%的人认为中国政府不尊重人民的个人自由。

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认为人权应影响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例如,尽管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大多数人认为促进中国的人权比起可能对其经济关系造成的损害更为重要,但南韩和新加坡的大多数人更关注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在2021年至2022年间,尽管大多数国家的受访者未对中国人权状况持积极看法,受访者对中国应对COVID-19的评价仍优于美国,尽管与前一年相比,鸿沟在缩小。

这一问题未包括在2022年的调查中,但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考虑到中国当年的严厉封控政策。

在2022年,从2021年到2022年,受访者对拜登在国际事务中的信心在被调查的14个国家中有13个双位数下降。

在春季2022年的调查中,有56%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处理不当,尽管52%的人认为这是正确的决定。

在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新加坡,半数或更多的人对拜登处理全球事务的能力表示信心不足。

尽管如此,在经过23个国家的调查中,国际受众对拜登的信心仍是对习近平的三倍。

然而,在中收入国家,二者的领导人通常信任度相似,而在高收入国家,尤其是在波兰和瑞典等欧洲国家,二者间的差距更大。

而且在2022年,接受调查的绝大多数国家中,人们对美国的看法依然持积极态度,而对中国持积极看法的比例少于三分之一。

其中最显著的差距是在韩国(70个百分点)、日本(58个百分点)和澳大利亚(4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南亚,中国的表现良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均为16个百分点)对中国的看法较美国更为积极。

整体上,2023年对拜登的信心水平相对稳定,在某些盟友(如英国、加拿大和南韩)中略有下降,而在日本、澳大利亚和以色列这些盟友中有所上升。

尽管大多数国际受访者依然认为美国对全球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但大多数人也认为美国“干涉其他国家事务”。

几乎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在外交政策中关心其他国家的利益——在大约一半被调查的国家中,这一比例在过去二十年来创下新高。

相比之下,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既没有对全球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也没有尊重其他国家的利益。

2024年春季的最新皮尤调查绘制了对美国更为严峻的画面。

在多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和以色列,履任总统的信心显著下降,且在意大利、韩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下降幅度较大。

受访者对拜登处理气候变化和重大区域危机的能力意见分歧较大。

在气候变化和以色列 – 哈马斯战争等国际挑战中的表现上,拜登收获的评价最为负面,其中有57%的受访者在34个国家中对他表示不满。

尽管如此,拜登在大多数34个国家中依然高于特朗普,受访者对拜登的信心中位数为43%,而对特朗普的信心则为28%。

这项调查是在2024年6月拜登与特朗普辩论之前进行的,因此尚不清楚辩论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些数字。

对习近平的信任在2024年依然很低,虽然相比2023年的19%略有上升至24%。

另一方面,对中国的看法则从2023年的28%上升至2024年的35%,这可能与最近调查中更多中收入国家的加入有关。

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

在皮尤2017年的全球态度调查中,42%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全球领导经济体,而32%的受访者则选择了中国。

然而,到2020年,即特朗普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4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全球领先的经济体,而3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

在所有调查的欧洲国家中,受访者对中国的看法均呈现出多数学者的趋势。

这可能反映出中国是2020年唯一一个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则经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萎缩。

这一趋势在拜登政府2021年再次逆转,在所有被调查国家中,除了新加坡和新西兰,约有一半或更多的人感觉与美国建立紧密的经济关系比与中国更为重要。

在2023年的调查中,缩小对中国的经济力量的认知的比例在德国、荷兰、波兰和瑞典也出现了双位数的减少。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下降在东南亚表现得尤为明显,受访者认为中国是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比例在2022年下降近17个百分点,尽管在该地区中国仍然高于美国。

这一反转与美国与中国之间经济相对权重的变动相一致。

在经历了1.9万亿美元刺激政策的拜登政府美国救助计划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实现了全面复苏,而中国在2022年12月重启经济后的复苏面临多重挑战。

2023年,中国的工业产出、零售销售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均低于预期,青年失业率也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消费者的信心和消费能力持续低于中国转向以消费为主驱动增长所需的水平。

在2023年,美国与中国之间的GDP差距从2021年仍在5万亿美元左右扩大到了近10万亿美元。

尽管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好感度和GDP差距在扩大,66%的受访者在2022年针对19国的皮尤调查中表示认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正在增强,只有32%的人认为美国的影响力在增强。

在此问题上,澳大利亚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影响力上升的比例是美国的三倍。

在波兰,唯一一个大多数人仍认为美国比中国更具影响力的国家。

然而,在接受调查的19个国家中,认为美国影响力在减弱的比例不足一半。

全球南方国家的看法变化

在全球南方国家,对美国和中国的看法变化最为明显,区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加强使北京的形象日益正面。

特朗普政府对多边主义的撤退,以及在拜登任期内爆发的乌克兰及以色列 – 加沙冲突,已对美国声誉造成影响。

在2017年,拉丁美洲国家对美国的负面看法急剧上升,尤其是在墨西哥和秘鲁,这很可能与特朗普在移民方面的严厉言论及政策有关。

根据中央民主未来研究中心在2022年编制的30项全球调查数据显示,欧亚大陆及北非西部国家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与中国的关系日益密切,而西方民主国家则与美国对齐。

在12亿住在自由民主国家的人民中,有三分之四持有对中国的负面意见,但在其余世界的63亿人民中,有70%的民众持正面看法。

这种差距也许能解释自由民主国家对中国政治体系和人权问题的质疑,使得它们更看重中国作为经济竞争对手的角色。

反观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持积极评价,因其强调经济发展及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经济机会。例如,在发展中国家,喜欢中国而非美国的人数的比例超过1%。

在签署“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而在未参与国中,这一比例为四分之一。

人们顺应美国政策的支持大多集中在西半球的国家,然而在中东国家如伊拉克(61%)、老挝(72%)和阿富汗(84%)的人士对美国的看法则异常负面。

根据2022年中央欧洲亚洲研究所的调查,尽管美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的15个国家中仍然被视为比中国更积极的一方,但在大多数被调查国中也同样对中国持有正面看法。

在由MERICS的一项报告中,来自8个全球南方国家的贡献者表示,在过去十年中,他们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也越发紧密,同时注意到在安全伙伴关系上更倾向于美国而在经济伙伴关系上更倾向于中国。

尽管如此,所有国家都反对在美中竞争中选边,而是希望利用美中竞争为自己谋求利益。

在2023年皮尤全球态度调查中,中收入国家的受访者相较于高收入国家,更对中国持有较为积极的看法,尤其是在肯尼亚、墨西哥和尼日利亚等国。

这些中收入国家对于批评中国的外交政策较为谨慎,并对中国的软实力影响表现出更加包容的态度。

例如,在中收入国家中,公众更加普遍对中国的娱乐产品、大学及生活水平给予较高评价。

2024年皮尤调查首次显现出高收入国家受访者对中国的满意度明显低于中收入国家,18个高收入国家的中位数为24%,而17个中收入国家的中位数则高达56%。

而在中收入国家中,受访者更有可能将中国的经济影响视为正面,平均超出18个百分点。

在2024年1月到2月进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调查中显示,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其更受欢迎的伙伴。

这一变化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表现尤为明显——这三国在以色列和哈马斯冲突中表现出最低的对以色列的支持却在强调巴勒斯坦人民自决权上占最高比例。

有趣的是,在2024年调查中,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将以色列 – 哈马斯战争列为他们政府最关心的地缘事件,超过中国在南海的咄咄逼人行为。

这是自该调查启动六年来中国首次在这方面取代美国,成为更优选项,尽管东南亚国家自调查提出此问题以来一直将中国视为该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和政治战略力量。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影响美国在东南亚的形象的并非是中国日益增强的地缘战略影响力,而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普遍不满,这可能使得中国在美中竞争中占尽优势。

尽管如此,在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对美国的支持依然较高。

William Zhao

William Zhao is a seasoned correspondent known for his analytical pieces on UK-China relations. His expertis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akes him a trusted voice among readers interested in geopolitical dynamic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