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gjia.georgetown.edu/2022/04/07/power-transition-and-the-dynamics-of-u-s-china-competition/
近年来,越来越清楚的是,美国已不再是唯一的国际超级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财富、声望和权力上不断崛起。
尽管许多仍然不确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美国与中国之间的长期竞争将会发生,类似于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本文将通过权力转移的视角分析这一竞争关系。
三个“无止境”
要真正理解这一长期对峙的真正含义,首先必须了解三个“无止境”,这些现象很可能会持续到本世纪末。
首先,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增长不会停止。
其次,美国两党都决心不让中国超越美国,这一点在拜登总统2021年声称中国在他任内不会超越美国的表态中得以证明。
第三,中国决心通过“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来实现现代化也不会停止。
是华盛顿首先用“竞争”这一术语来描述美中关系。
2021年1月,拜登成为美国总统,并没有显著改变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
该政府继续将中国视为美国当前最大的威胁,这一点在与中国持续的贸易和技术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美国出动军舰前往南海的原因是出于维护“航行自由”的动机,公开承认美国驻军台湾是为了训练台湾军队。
然而,目前的政府与前任政府之间确实存在一些重大差异。
拜登总统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多边合作,通过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来增强合作,启动与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新安全框架(AUKUS),以及向澳大利亚出售核潜艇。
此外,拜登政府还邀请法国和德国等国家派遣军舰赴印太地区。
两个崛起的集团
当今,国际舞台上有两个崛起的力量集团。
第一个由美国领导,由北约、AUKUS、QUAD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组成。
第二个则由中国和俄罗斯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组成,例如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
尽管拜登在2021年9月的联合国演讲中公开宣布美国“并不寻求与中国进行新冷战”,但显然华盛顿与北京和莫斯科的关系在拜登政府前半期内持续恶化,这与特朗普时代的态势如出一辙。
作为对拜登(和特朗普)对华竞争和贸易战政策的回应,关于美中贸易关系未来走向的信号混杂。
一些政治家呼吁美国与中国“脱钩”,而另一些人,特别是商界人士,则建议相反。
例如,美国贸易代表凯瑟琳·泰在2021年10月的演讲中提出“重新连接”中美经济。
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随即回应,称这一提法“积极”,并表示“双方可以坐下来解决‘脱钩’的领域,以及如何实现‘重新连接’。”
历史上,美国一直是海洋强国,而中国则是陆权大国。
仅在最近几十年,中国才开始快速发展其海军力量,这扰动了先前的权力结构,并加剧了两国之间的海军紧张局势。
一个关键问题将决定未来的权力关系,即海洋力量——尤其是两国如何处理所谓的“四海争端”:东海,即中日之间的钓鱼岛/尖阁诸岛争端;台湾海峡,即台湾问题;南海,即中国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多个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岛屿争端;以及黄海,即朝鲜半岛相关问题。
但是,这并不是说美中关系必然会导致未来的军事冲突。
竞争不等于战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美国不仅在经济上深度相互依存,而且也对整个世界承担着共同的责任。
因此,避免大规模军事冲突应是双方的共同愿望。
例如,中国与美国在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布什(41)、克林顿、布什(43)和奥巴马任内就台湾问题达成的战略和外交协议,表明两国有意实现和平共处,为未来带来了希望。
但究竟该多少外交努力是合理的?
全球疫情、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贫富差距加大以及俄乌战争等新兴挑战,引发了关于大国——特别是美国和中国——是否应在这些危机面前合作的不同意见。
例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合作的前景有所可见:2021年4月,例如,美国特别气候使者约翰·克里和中国特别气候使者解振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承诺“美国和中国致力于与对方及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危机”。
国内因素与自我纠正
尽管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国是否会迅速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领导者(所谓“权力转移”)产生了疑问,但北京已多次否认其有此意图。
中国在经济发展,以及反腐败、扶贫和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因此,中国在未来可预见的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将取决于其内部的稳定以及政治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
因此,应该不仅研究外部因素,还应审视两国的国内问题,以理解它们之间关系的本质。
中国国内政治受到普遍腐败等因素的负面影响,这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此外,尽管中国的经济“硬件”发展迅速(例如高速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但其“软件”(例如银行和服务业)相对较少发展,这在面临全球金融危机时使中国经济脆弱。
中国政治制度的专制性质和缺乏透明度损害了其国际形象,削弱了其软实力,而沿海与内陆省份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和不稳定的加剧。
最后,老龄化人口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减速,而自然资源的损失则暗示未来可能面临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所有这些负面因素都会损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对中国及其邻国以及美国的合作并没有多少推动作用。
同样,美国的负面国内问题也给其未来发展带来了挑战。
新冠疫情对美国造成严重打击,使其成为世界上因covid相关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反映了联邦和各州政府治理的缺失。
枪支暴力和高犯罪率长期以来一直是重大问题,而高通胀、基础设施薄弱和供应链问题则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经济。
与此同时,《时代》杂志的封面故事声称美国不再是“美国合众国”,而是一个由于国内政治对抗而形成的“分裂的美国”,这一点在1月6日国会骚乱的事件中得到了体现。
少数族裔——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中东裔和拉丁裔——被视为二等公民。
针对亚裔,特别是华裔的情绪,增加了人们认为美国不再是一个对移民友好的地方,也不再吸引全球人才的看法。
所有这些负面发展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玷污了它作为民主灯塔的名声,反映了其“政治衰退”。
如果这些负面因素不被纠正,可能会导致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下降。
这些国内因素会对中美竞争关系造成超越经济和军事层面的影响。
例如,基伦·斯金纳,前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于2019年表示:
“中国是美国所面临的第一个不是白人的大国竞争者”。
尽管她的评论在历史上并不准确(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与日本作战),但这种种族主义的言论反映了华盛顿某些决策者的动机,他们认为美中竞争就是“白人与非白人”之间的斗争。
另一方面,由于华盛顿和北京在过去的历史中能够通过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变革进行“自我纠正”,例如美国的越南战争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因此它们也可以努力纠正上述提到的负面因素。
这样,两国可能会找到更多合作的机会,从而避免不理想乃至灾难性的军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