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加德纳与伦敦爱乐乐团呈献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会精彩演出

图片源于:https://www.thereviewshub.com/edward-gardner-conducts-rachmaninoff-southbank-centre-london/

在节日大厅的新赛季的第一周,爱德华·加德纳与伦敦爱乐乐团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音乐会,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两部完整作品:《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大型合唱交响曲《铃声》。

这一晚是欣赏伦敦爱乐乐团众多乐器演奏的绝佳机会。

在两首作品之间,乐团需要包括长号、大号、圆号、喇叭、各种打击乐器(需要五位演奏者)以及奏乐器、风琴和竖琴等众多乐器。

再加上《铃声》中,我们还聆听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伦敦爱乐合唱团。

《第三钢琴协奏曲》最早被普罗科菲耶夫评价为“干燥、困难且无吸引力”。

难以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因为这部作品丰富而华丽,充满了激动人心的节奏变化、出色的多样性和色彩。

今晚最令人兴奋的是全球著名的钢琴家莱夫·奥夫·安德斯尼斯的演出。

安德斯尼斯以超凡的技巧与风格演奏着这部复杂的钢琴协奏曲,他的表现令人心醉神迷。

他赋予演奏以温柔和力量,认真关注不断变化的动态。

观众能够感受到他对每一个乐句的深刻理解。

在抒情的开头旋律之后,弦乐部分随之而来,安德斯尼斯在此背景下捕捉到了作品中既细腻又愈发不安的能量。

令人难忘的部分是钢琴与长笛之间轻柔的对话,首席长笛演奏者朱丽叶·鲍索尔表现得异常敏感。

安德斯尼斯演奏时镇静优雅、技巧卓越,令人目不转睛。

在爱德华·加德纳的指挥下,伦敦爱乐乐团为这首作品呈现了令人兴奋的诠释,尤其是在激烈的层层递进和火热的结束时刻。

的确是一场振奋人心的演出,乐团与独奏者之间相辅相成。

拉赫玛尼诺夫的《铃声》同样是一部令人振奋的作品。

这部作品根据爱德加·爱伦·坡的诗歌创作,翻译成俄文为康斯坦丁·巴尔蒙特,展现了一种越来越阴沉的氛围,从轻松愉悦的“银色雪橇铃声”开始,到哀伤的“悲伤的铁铃声”。

据节目说明,听见俄罗斯的教堂钟声是拉赫玛尼诺夫童年时刻最清晰的记忆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从童年到老年的寓言。

但恰如坡的写作风格,压倒性的意象是夜晚。

“银色雪橇铃声”由竖琴、钢琴、钟琴和音乐盒共同演绎,诗中描述它们在清澈的夜空下响起,星星则在“倾听”。

男高音迪米特里·波波夫的演唱为这一部分增添了魔力与欢愉。

第二乐章Lento(“温柔的婚礼铃声”)似乎相对沉寂,开头的柔和大提琴声随后由竖琴与合唱团的低语声交织,描绘出“普遍的沉睡”。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婚礼通常是在夜间进行,这也许解释了拉赫玛尼诺夫在此处的色彩描绘。

女高音克里斯蒂娜·姆基季亚尔在这一部分中担任独唱角色。

在第三乐章的快速部分(“巨大的警报铃声”)中,黑暗决定性地降临,急促的号角与打击乐伴随回响着威尔第的“最后审判曲”。

这一部分的歌词严厉无比:“听,听,那警报铃声的嚎叫/就像青铜地狱的呻吟”开头;“你们的召唤,这嘈杂不和的声音/宣告着我们的危险”。

男低音科斯塔斯·斯莫里吉纳斯是振奋人心的最后部分Lento lugubre(“悲伤的铁铃声”)的独唱者。

他的演唱在三位独唱中最为引人注目,展现出强烈而浓郁的情感。

坡的诗句在此处显得格外沉重,命令我们聆听葬礼的钟声,“保持安静”–如同一声呻吟;“黑暗之人在那里站着/呜咽,呜咽,呜咽”。

但尽管歌词以死亡的静默结束,长笛的抒情声仍然暗示着至少有一些安慰。

这一晚充满了丰富的激情与令人振奋的瞬间。

Ethan Li

Ethan Li is a renowned journalist with a passion for uncovering the stories that define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the UK. His reports delve into the heart of the diaspora, capturing the spirit and challenges of his audienc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