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thediplomat.com/2020/10/uk-china-relations-from-gold-to-dust/
在几个月内,英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近期,唐宁街曾自称为“西方最好的中国伙伴”,并承诺加强与北京的“黄金时代”关系。
英国是第一批加入中国主办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G7国家,自称为对中国投资最开放的西方经济体,并在欧盟内推动了有利于中国利益的经济政策。
在去年七月即将成为首相之前,鲍里斯·约翰逊曾坚称他的政府会非常“亲中”,并“非常热衷于一带一路倡议”。
然而,自那以来,英国已成为中国最具声望的批评者,因其从5G网络中移除华为的决定,向数百万香港人提供通往英国公民身份的途径以及计划限制中国投资而激怒了北京。
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如何解释?其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虽然许多关注都集中在美国对英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上,但本文认为,来自美国的压力确实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国内动态对于理解这一剧烈转变也是至关重要的。
北京对新冠疫情的应对以及其在海外的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似乎对英国许多人而言成为了一个警钟。
正如前MI6首席的约翰·索尔斯所言,“过去六个月让我们对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有了更多了解。”
尽管习近平的政权并没有一夜之间发生变化,但新冠疫情的爆发显然是英国人首次意识到,来自北京的决策可能对他们造成生命威胁的后果。
此外,这也揭示了他们国家对一个拥有威权政体的国家在重要物资上的过度依赖,比如呼吸机和个人防护装备。
像许多其他国家一样,英国人逐渐意识到,如果他们惹恼了中国共产党,习近平就能轻易地关闭供应链。
曾经主导英国媒体和公众辩论的brexit相关问题,不久前开始转向关注这一新的威胁。
北京显然掩盖重要信息,日本以抑制信息传播、对无辜平民施以压制,并影响国际组织的态度被坦荡地揭示并广泛谴责。
然而,中国并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忏悔,反倒在美国的日益敌视态度的鼓舞下,开始强硬表态,而不是表现出谦卑。
在西方,这已成为一场公关灾难。从中国的“战狼”外交官到广泛传播虚假信息的运动,再到其对香港的打压和不可调和的姿态,北京成功地将自己呈现为一个比人们之前了解的威胁更大的敌手。
其对新疆维吾尔族的严重打压,更是进一步恶化了其在国际上的形象。与此同时,中国试图在英国境内进行间谍活动、操控政客、操控学术研究的行为已成为头条新闻。
一种新的对中国的脆弱感开始浮现,不仅在供应链方面,甚至在中国政府对自由民主和其价值观的攻击方面。
许多英国人突然意识到,中国崛起为大国的现实不再是未来的揣测,而是必须在当下面对的不适现实。
这种情感的变化让许多对习 régime 的坚决批评者在英国对华辩论中走上了前台。
以前,呼吁对抗中国的声音被认为是“愚蠢”的,并因可能危及中英贸易关系而受到批评。(问问前国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他在2019年宣布在南海进行自由航行行动时发生了什么。
一位特别直言不讳的中国批评者是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和保守党议员汤姆·图根哈特。
他察觉到公众舆论发生变化,近期与其他保守党高级议员共同成立了中国研究小组(CRG)。
这不仅是针对实力派与外交政策的智囊团,更像是一个游说团体。
它组织辩论、提供研究,并帮助在议会内部和外部对英国采取更强硬的对华立场。
若不是在七月约翰逊改变对华为的态度,他无疑会遭受比今年三月反对他政策的40名保守党议员更大规模的反叛。
在国会众议院的丢脸投票将不利于他首相任期的剩余部分。
与此相应的是,公众对中国的敌意日益加深。
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2%的人支持禁止华为,尽管他们明白这可能影响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而只有16%的人持反对态度。
英国的情报机构和国防部,以及各类非政府组织也日益施加压力,要求唐宁街采取更强硬的对华立场。
虽然这些力量并不新,但新冠危机及对北京不当行为的舆论反响无疑为它们提供了以前缺乏的动力。
公众舆论既是这一趋势的催化剂,也是一种结果。
根据YouGov过去一年进行的一系列调查显示,仅有18%的英国人对中国抱有积极看法,这一比例可能在最近的几个月中进一步恶化。
事实上,一半的英国公民表示自疫情爆发以来对中国的看法“负面”影响了他们的态度。
而60%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的“坏势力”以及对他们国家的“威胁”。
另一项最近的调查显示,甚至有42%的人希望他们的政府对中国采取的立场至少与特朗普总统的态度一样强硬。
在伦敦,反华情绪已成为两党合作的现象。
工党,过去几年相对沉默,因自四月以来的新领导层迅速把握住这一公众的“反华”浪潮。
其新领导基尔·斯塔默不仅支持政府与北京最近的冲突,还敦促其更进一步。
其他一些显著的影子部长们也尖锐批评保守党自2010年以来的对华政策,认为其过于天真和谄媚。
传统上被视为英国第三大政治力量的自由民主党也跟风而上。
如今保守党的领导人最担忧的不是被视为对中国的强硬,而是被视为过于软弱。
然而,对于约翰逊的亲脱欧政府来说,将中国塑造成英国的头号对手是有其优势的。
对于人们、国家甚至政党来说,拥有共同的敌人一直是团结的有效工具。在深度分裂的脱欧后英国及其保守党中,正需要这样一个工具。
与此同时,政府还试图将北京作为掩饰并转移其对新冠疫情处理不当的替罪羊——这一点效果显著。
根据托尼·布莱尔研究所六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更多的英国人(49%)将中国政府视为导致英国疫情严重的责任,而非他们自己的政府(40%)。
其他民意机构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结果。
这样的表现对于一个因其灾难性的群体免疫政策成为世界笑柄的政府来说,并不算糟糕。
在国内,唐宁街也面临压力,迫切需要证明其脱欧后打造的“全球英国”战略并非空谈。
脱欧支持者渴望展示,挣脱欧盟束缚后的英国,现能够拥有真正独立的外交政策,优先考虑英国的利益和国家安全。
英国外交官报告称,他们感受到要求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展现全球领导力的压力。
中国恰好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实质化这一政策的舞台。
明年将皇家海军航母群派往印太地区,并计划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存在感,便是其中之一。
打破与中国的预先交接备忘录,承诺不再向拥有英国国家(海外)护照的香港人授予住所权也是如此。
后者的举措还允许以移民反对而闻名的脱欧支持者将其对外政策的立场表述为人道主义。这对约翰逊政府而言是一个罕见的公关成功。
在了解到该政策的英国公民中,支持政府香港政策的人几乎是反对者的三倍。
当然,愈演愈烈的反华潮流并不是仅限于英国。
它受到了全球各国的公共辩论和政府行动的影响、塑造和鼓励。
“五眼联盟”、欧盟、日本和印度都已决定以不同方式挑战中国。
现今英国已脱离欧盟,急需新加强的联盟。
在许多人看来,显露出对布鲁塞尔的决策的公开对齐将是一场政治自杀。
英国必须与美国和其他西方盟友更加紧密地合作,否则就可能面临被孤立的风险。
面对美国的一再警告,而仍决定让华为参与其5G网络将严重影响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
在这个时点上,冒险损害与美国这一最重要盟友以及全球领先强国的情报、军事和技术联合是极其不明智的。
唐宁街必须给华盛顿面子。
白宫也在利用英国脱欧后对自由贸易协议的需求,诱使英国参与其更长远的“反华”战略。
在潜在的拜登政府下,这将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但一些妥协将是必要的。
虽然美国无疑对英国近期改变对华态度产生了 considerable影响,但这并不是一些人希望相信的关键驱动力。
现实远比这混乱,牵扯到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之间的一系列纠结关系。
目前,英国对中国似乎没有明确的战略。
早在去年三月,国会外务委员会就警告称,政府和外交部都未明确对中国的新政策主题。
唐宁街对于承认这一点显得不情愿,但仍然同意“在未来18个月中设法详细阐明英国政府对中国的政策”。
尽管缺乏明确的对华战略可能不构成驱动因素,但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助长或至少促进了英国以非常短的时间内突然改变对华态度。
政府对北京的片面看法有其危险性。
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对抗中国是必要的,但这不应成为目的本身,不应忽视英国(和世界其他地方)与北京之间仍有许多共同利益。
鲍里斯·约翰逊可能会同意这一点。
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他强调自己并不想在每个问题上都成为“反华情绪”的代言人,还希望“继续与中国接触”。
但一个人的愿望不足以阻止推动英国政策转变的很多力量。
英中关系很可能将持续紧张。
托马斯·德·加雷特·盖德斯是德国柏林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初级分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