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usip.org/publications/2023/05/why-we-should-all-worry-about-china-india-border-dispute
2022年12月,中印两国军队在边界的冲突再次升级,这突显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前进一步,后退两步”的趋势。
这场冲突是自202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当时在加尔万谷发生的战斗导致20名印度士兵和至少4名中国士兵丧生。
尽管这些冲突通常会伴随对话及其他缓解紧张局势的措施,但双方在边界政策上的军事化程度不断上升,而且没有任何退让的迹象。
目前,在实际控制线(LAC)两边,中方和印方的态度愈发强硬,这为两国之间的局势升级埋下了隐患,尤其是两国都是核大国。
边界争端的紧张局势令整个中印关系的走向引人关注,近年来两国关系显著恶化。
如果北京与新德里希望解决这些长期争端,他们面临多重挑战,而这些挑战在近期冲突基础上更为复杂化。
这些挑战包括边界的军事化、印度日益自信的外交政策,以及对区域战略稳定性的危害。
边界附近的军事化
自加尔万事件以来,双方参与了18轮军团指挥官级别的会议,促成了有限的部队撤离与军事缓冲区的建立。
这些谈判在限制不必要的局势升级方面取得了成功,这一点不应被忽视。
然而,真正的脱离接触在名义上进行,双方在边境保留了大量的部队。
最近一轮的谈判未能带来重大突破。
尽管自2020年以来达成了多次脱离接触协议,双方在边境的相对立足点却不断加深,新增了联合军队旅并建设了更多基础设施。
尤其是中国,加大了在实际控制线附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2021年,中国全国人大通过了一项土地边界法,规定国家应“促进边疆防御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
根据这一指令,中国在边境附近建设了大量的民用和军事基础设施。
根据五角大楼近期的中国军力报告,自2020年加尔万冲突以来,解放军“保持了持续的军力存在,并在实际控制线沿线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点也得到了最新卫星图像的验证。
例如,来自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力量的图像显示,正在开发的一个师级指挥部位于班公湖,正南方是去年秋季部队撤离的戈格拉热泉。
其他商业卫星图像也显示,加尔万谷内似乎出现了新的营房和其他基础设施。这些新地点表明,在边界地区中国军队的存在愈发常态化。
与此同时,印度军方也在边境进行了军事集结。
例如,2021年,新德里将大约50,000名士兵调到实际控制线。
印度空军也在边境附近保持作战部署。
这一军力的增加得到了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例如计划沿实际控制线建设73条战略公路,其中仅在阿鲁纳恰尔邦就修建了近1,430英里。此外,还规划了多个隧道,以加速边境地区的交通。
印度政府还今年启动了“振兴乡村”计划,以在争议边界一侧的村庄建设重要基础设施。
残酷的现实是,双方都在军事化边界。
为应对持续增长的中国威胁,印度已开始将军队重心从对巴基斯坦的防御转移到实际控制线。
因此,我们预计在未来一年,印中双方的军事存在将更加庞大和固定。
而这些发展只会对解决这些长期争端形成新的障碍。
印度更为自信的外交政策
近年来,新德里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朝着应对北京的方向发展,而非寻求交往,边界争端一度使两国关系变得愈加紧张。
的确,印度的总理和外长都表示,边界的和平是正常化双边关系的前提。
冷战结束后,中印关系回暖,双方定期进行高级别接触。
两国在多项全球问题上达成共识,包括对多边国际秩序改革的渴望,双边贸易也蒸蒸日上。
因此,印度外交圈的共同假设是,边界争端可以与政治和经济关系分开,最终为适应彼此的利益创造空间,稳定双边关系。
但是,在2020年加尔万危机之后,这些假设受到了挑战。
在经济领域,新德里对北京的边界侵犯做出了回应,增加了对中国投资和企业的审查和制裁。
印度还在2020年冲突后禁止了数十个中国应用,包括TikTok和微信等。
从那时起,更多的禁令相继出台,导致数以百计的中国应用在庞大的印度市场被禁止。
同时,印度还优先发展与其他伙伴的经济合作,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包括最近与欧盟和英国的自由贸易谈判,以及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弹性供应链倡议。
这种对华经济交往的变化也得到了印度与西方国家日益密切的战略关系的支持。
例如,印美防务贸易自2008年的几乎为零增长到2020年的超过200亿美元。
最近,华盛顿与新德里启动了关键与新兴技术倡议,以扩大两国的战略技术合作和工业防务合作。
两国军队还定期进行多次军事演习,包括老虎胜利、尤德·阿布亚斯和马拉巴尔演习,这些演习现已融入了包括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的海军,统称为“四国”。
随着新德里对北京的立场日益强硬,也与美国及其他印太伙伴深化了关系。
同时,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经济问题愈发复杂,以及相互之间的误信日益加深。
不可避免的是,新德里的新外交政策方向将与中国的利益发生冲突,并可能在2023年带来新的边界争端挑战。
亚洲的战略不稳定?
在中印紧张局势加剧之际,巴基斯坦的政治和经济动荡,以及大国间竞争的回升,使得亚洲战略稳定愈发难以管理。
该地区正经历连锁安全困境,核武装国家——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将对自身军备水平的推进视为对潜在对手的威胁的反应。
这一困境加剧了边界争端跨越核门槛的风险。
在去年的20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表示,中国需要建立强大的“战略威慑系统”。
习的发言表明了北京对国际环境愈加消极的看法。
这一新的威胁感知,加上中国核武库的增加以及对先进投送系统的投资,可能会助长新德里的核武器扩张。
至少,这将加剧相互之间的高度不信任关系。
尽管核使用的可能性较小,但边境的紧张局势增加了这种危险的困境。
在 实际控制线沿线的基础设施发展和军事巡逻可能促使新的军事投资,无论是常规的还是核武器的。
反过来,这些投资可能会加剧边界的紧张局势。
美国的角色?
近年来,实际控制线的冲突变得愈发频繁,而中印关系的当前趋势也几乎没有改善的希望。
双方似乎在边界周围的立场上越发固执,而新德里的外交政策则显得愈发直言不讳地批评北京,而北京则日益倔强。
尽管存在这些紧张局势,华盛顿仍有机会帮助缓解中印边界的温度。
首先,华盛顿可以并且应该表达对新德里的支持,但必须以一种不会加剧当前紧张局势的方式进行。
这样的提议应包括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领土现状,以及支持印度自身努力降温的举措。
这种稳健而自信的支持,在危机期间尤其重要,将大大有助于建立美印伙伴关系中的信任与可信度。
其次,美国可以分享有关中国在边境地区行动的宝贵信息和情报,以及支持印度自身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的设备。
在2022年12月阿鲁纳恰尔邦的边境冲突中,美国向印度提供了这种支持。
这些情报使印度在面对中国的入侵时更好地做好了准备。
这一事件的经验可以成为未来合作的典范。
物质支持还可以通过联合情报评审来加强,在此过程中,双方分析师共同探讨解放军在边境的活动和意图。
这一行动将以主动和决绝的方式支持新德里的处境,而不激化冲突,也不会将问题与其与中国的关系中的持续紧张局势混为一谈。
不幸的是,预计到2023年,边境问题可能仍将处于常态状态。
中印关系面临的结构性挑战预计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留下了大量可能再次出现冲突的空间。
北京与新德里的军事会谈几乎肯定会继续——并可能防止不必要的升级——但不太可能达成大规模脱离接触的协议。
如果事件卷入危机,大量附近的部队也可能陷入冲突之中。
这一可怕的可能性不应被忽视。
Nishant Rajeev是南亚项目的高级分析师,任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S. Rajaratnam国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