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能源与商用车辆发展的圆桌会议在银石科技中心举行

图片源于:https://www.birmingham.ac.uk/news/2023/china-britain-business-council-holds-auto-roundtable-with-university-of-birmingham

2023年1月10日,围绕商用车辆和新能源发展的圆桌会议在银石科技中心举行,得到北方汽车联盟和英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的支持,并由Gasgoo Automotive提供实时流媒体服务。

会议的发言人包括中国市场商业顾问David Gregory,伯明翰大学中国研究所副校长兼主任Jon Frampton教授,伯明翰C.A.S.E.汽车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Hongming Xu教授,BYD UK顾问Richard Shillingford,BP未来出行顾问Andrew Murphy,约翰马特英国的战略技术总监兼氢能技术专员Mike Petch,以及长安UK研发中心的首席工程师Dr Jun Qiao。此外,还邀请了超过20位行业专家参与会议讨论,包括先进推进中心的商业发展负责人Chris Harris,北方汽车联盟首席执行官Paul Jones,以及Grainger & Worrall的市场总监Jay Schofield。

专家们进行了关于新能源商用车辆市场和技术未来发展的精彩演讲,并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会议由David Gregory主持,在线参与人数超过5000人。

在会议开始时,David Gregory对汽车圆桌会议做了介绍,并对与会者表达了热烈的问候和热情的欢迎。他指出,CBBC是一个商业会员组织,致力于支持英国公司在与中国的业务往来中取得成功,无论是出口商品、技术或专业知识,还是在中国开展业务,或与中国公司进行合作。

Jon Frampton教授也向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并汇报了中国研究所的当前工作,期待双方在未来继续合作与交流,并祝愿此次活动取得成功。

接下来,Hongming Xu教授的演讲首先介绍了伯明翰大学C.A.S.E.汽车研究与教育中心,并呼吁利用网站上的信息进行合作。他随后介绍了与中国汽车领域的正在进行的合作工作,重点谈到最近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五年项目,以及与苏州汽车研究所和比亚迪在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专用混合动力引擎方面的合作研发项目。最后,Hongming Xu教授表达了未来与中国大学和公司进一步合作的期望。

Richard Shillingford作为比亚迪UK的顾问,随后发表了一场关于新能源车辆发展与挑战的演讲。他以电动车为例,指出了在市场数据的背景下运营新能源车辆的当前挑战,介绍了进一步发展电池技术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比亚迪UK的未来发展。

BP的未来出行顾问Andrew Murphy在他的演讲中聚焦重型运输的脱碳问题。他结合一张预测的二氧化碳排放图,提出仅靠提高能效不足以实现碳排放目标。他设定了BP到2050年的三个目标,分别是:业务运营零碳、上游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过程零碳,以及产品销售的碳强度降低至净零。他指出,氢能和纯电动车在推动未来的净零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接下来,来自约翰马特UK的氢能技术专家Mike Petch博士谈到氢燃料电池在货运中的应用。他通过比较电力与氢能的使用,指出清洁氢能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他还讨论了氢能系统在政府政策背景下的成本,认为这将低于电力系统的成本,最终将低于内部燃烧发动机系统的成本。该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建立安全、可持续的氢能源供应链,以实现更清洁、更健康的环境。

壳牌公司的燃烧与机动高级首席专家Roger Cracknell演讲介绍了壳牌与清华大学的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结合壳牌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及多个成果,他指出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主要目标是加速推动中国零排放进程,强调该中心有四大核心组成部分:核心项目研究、政策与市场研究、宣传推广及寻求合作伙伴。他回顾了近年来在中国开展的关键活动,并概述了下一项目计划的全天气电车充电技术。

最后,长安UK研发中心的首席工程师Dr Jun Qiao分享了他对脱碳的看法。他首先介绍了长安汽车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出该公司计划成为一家低碳技术公司,并正在逐步实现这一目标。接着,他详细介绍了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与低碳研究,聚焦于最近推出的三款核心产品:IDD、长安深蓝和AVATR,并期待在国际社会中未来的进一步合作。

演讲结束后,参会的嘉宾和观众积极提问,与讲者就中英两国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随后合影留念,并在工作午餐期间进行自由交流。与会者对伯明翰C.A.S.E.汽车研究与教育中心的发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参与此次活动后续讨论,探索与伯明翰大学及CBBC合作的可能性。后续的沟通将继续进行。

Charlotte Ye

Charlotte Ye's editorial pieces provide a fresh perspective on cultural assimilation and identity. Her thought-provoking work encourages dialogue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her reader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