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theartnewspaper.com/2024/10/23/the-paris-v-london-debate-christies-chief-executive-guillaume-cerutti
关于伦敦和巴黎艺术市场动态的辩论近年来愈演愈烈,尤其是在最近的Frieze London和Art Basel Paris期间。
伦敦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主导着欧洲市场。
我们是否正在见证由于脱欧和英国不利的税收环境,巴黎正逐渐取而代之?
我理解这种二元辩论的吸引力,让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数据分析引导我们得出不同的结论:伦敦与巴黎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伪命题——一个“非争议”。
首先,巴黎正在进步,但伦敦仍然领先。
经济学家Clare McAndrew的Tefaf和Art Basel年度艺术市场报告的数据显示,英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已经受到侵蚀,从2016年至2020年期间的21%降至2021年至2023年的17%,而法国的份额略微上升,从7%增至8%。
这一趋势可归因于脱欧的后果,脱欧使来自欧盟国家在伦敦的作品销售变得复杂。
许多国际画廊纷纷在巴黎开设分支机构,通常是作为他们在伦敦的空间的补充。
另一个重要事件是Art Basel在大宫殿的建立。
然而,英国市场份额的侵蚀早在脱欧之前就已开始,早在2000年代中期就已经显现。
此外,市场中心的等级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正如2007年至2010年间中国超过英国那样。
伦敦依然是欧洲在交易价值方面的主导市场。
在伦敦,最昂贵的现代和当代作品仍然在拍卖会上被出售。
2023年6月,一幅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画作在伦敦以8530万英镑售出,继2020年以8460万美元成交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三联画、2022年以4060万英镑成交的作品、2022年以5940万英镑成交的一幅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画作和2020年以4620万美元成交的一幅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作品之后。
在500万或10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值交易中,伦敦仍然保持着自己作为国际平台的声誉。
其次,对于欧洲来说,这是一个零和游戏。
真正的问题并不是伦敦和巴黎之间的竞争,而是所有欧洲中心在美国主导和亚洲崛起面前的衰退。
在过去十年中,美国占据了艺术市场的40%至45%,而中国的份额从2004年的5%上升到过去十年的20%。
自2019年以来,伦敦和巴黎的拍卖销售的合计份额从全球销售的24%下降到21%。
在佳士得(Christie’s),印象派、现代和当代艺术拍卖在伦敦和巴黎现在只占全球年度销售大约25%,相比十年前的35%至40%有所下降。
第三,两者相辅相成而非竞争。
除了现代艺术等某些存在真实竞争的类别外,每个城市都保持其特定的优势。
伦敦对于古代大师(不包括法国画作)、印象派、古董、伊斯兰艺术和现代及当代阿拉伯艺术至关重要。
而巴黎则是非洲和大洋洲艺术的世界之都,并在古代大师素描、亚洲艺术和设计领域屈指可数。
在装饰艺术领域,巴黎的豪华收藏品拍卖数量大幅增加,如2022年吉汀希(Hubert de Givenchy)收藏品的拍卖表现所示。
自脱欧以来,几乎没有专业领域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
在佳士得,只有一年一度的意大利当代艺术拍卖迁移到了巴黎,因为大多数作品来自意大利,而在伦敦出售会使买家遭遇出口繁琐的手续和进口增值税,选择在巴黎出售则不需要这些问题。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很少有收藏家或艺术爱好者会偏向其中一个城市。
今年的Frieze和随后举行的Art Basel Paris的成功凸显了这一点:两场博览会呈现了互补的而非竞争的提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
在未来几年内,我不认为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
为了让一个城市显著优于另一个城市,背景必须发生改变,特别是在税收方面。
然而,当前法国和英国的财政约束使得艺术市场的直接或间接税收降低的可能性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参与者更明智的做法是加强合作,利用这两座城市之间的优势,以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在佳士得,我们致力于这种政策,并确保我们在伦敦和巴黎的团队紧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