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movies/movie-news/british-propaganda-film-interview-james-bond-the-crown-1236046454/
乔治·奥威尔在《1984》和《动物农场》中提出的名言:“所有艺术都是宣传,但并非所有宣传都是艺术。”这句名言在英国电影学院(BFI)与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联合推出的《英国宣传电影的故事》一书中被引用,该书的作者是斯科特·安东尼,他是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的副研究主任,该集团由五个英国博物馆组成。
该书基于BFI国家档案馆的档案项目,展示了宣传在英国电影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如何影响人们对现代英国历史的理解。尽管传统上“宣传电影”这个术语与战争叙事相关联,安东尼强调,这一现象并未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停止。
相反,它成为了“包装我们文化遗产、促进旅游和转变英国文化的工具。”书中的摘要指出。作者的论点是:宣传不一定总是虚假或 insincere,它还可以突出文化的某些方面,并作为软实力的工具。
该书展示了电影作为全球媒体现象的出现如何重塑宣传实践,而新的宣传实践又反过来重塑了电影和其他形式的动图的使用,书中剖析了一些经典的电影宣传案例,如《索姆河之战》(1916年)、《倾听英国》(1942年)和《动物农场》(1954年),然后讨论了诸如詹姆斯·邦德、哈利·波特和帕丁顿等受人喜爱的电影系列以及电视节目,如《王冠》,数字媒体等。
在假新闻、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时代,安东尼认为:“对传播电影广泛存在的反应,往往导致了更多宣传的产生。”这使我们进入他所称的“完全宣传的时代”。
该作者之前还出版过神秘小说《樟宜》。他将英国宣传电影划分为三个阶段或阶段。 “这本书描述了宣传电影如何从一个独立的对象——例如《胜利的凯旋》或《战舰波腾金》——发展为一个广泛的媒体环境的一部分。”安东尼告诉THR。
这也意味着范围和受众关注的变化。在英国宣传电影的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制作经典和标志性独立宣传电影最多的时期。 “例如,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或闪击战的电影,讲述了战争或闪击战对英国人民的意义。”专家解释道。 “但当你研究它时,许多标志性电影——如《火灾开始了》——是在闪击战结束一年半后制作的。这些电影代表了一段发生过的创伤事件,并在塑造观众对其的反应中发挥了作用,这并不一定是出于阴险,而是在心理处理的意义上。你可以将其视为试图引导人们的能量。”这些独立电影通常在市民空间、餐厅、军队场所、工会会议厅以及电影院放映。
在冷战开始后,第二阶段的“宣传被视为,只有其他国家会这样做,只有苏联和极权社会才会这样做,”安东尼告诉THR。“然而,人们意识到他们仍然必须对此作出反应。因此,他们开始制作那些努力看起来不像宣传的电影。”
他最关注的那些电影“基本上是为电视制作的,后者是在一个更加私密、封闭或个性化的空间中运作。这些电影大多聚焦于那些抵抗一致性的人,或是相当怀疑或者动摇既定职业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个人主义的宣传。”安东尼解释道。“部分内容与反共主义有关,强调‘不要害怕说不, 不要害怕保持怀疑,个人是历史的推动力,’所有这些事情都在隐晦的层面上进行。”
最后,该书最后一部分的重点是对后反恐战争世界的宣传电影。安东尼指出,在数字媒体时代,传统对“电影”的定义并不能捕捉宣传内容的整个广度和量。 “你仍然会有一些单独制作的宣传电影,但实际上,很多东西是为了被剪辑、制成表情包或分享而制作的,”专家强调道。“实际上,作为个体对象,许多电影并没有那么有趣,但它们往往是无处不在的,会在新闻媒体或其他地方出现。”
在第一阶段的英国宣传电影中,电影是根植于共享的经验之中,例如战争,而在现在, “数字拓展了我们的地理范围,”安东尼认为。“有许多人可能在手机上观看这些个人化的内容,而不是以集体方式观看,同时也在观看他们没有经历过或不了解的内容。所以出现了一种循环现象,许多数字媒体是指向自身或指向其他数字媒体,因此它更像是一个循环。”
安东尼谈到的“完全宣传时代”是什么意思?“我所谓的完全宣传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切都是谎言,”他解释道。“但我指的是,实际上现在更多的是努力去塑造信息架构或信息环境,而不是‘我看到这部关于英国国民健康服务NHS的电影,就受到启发去信奉它并使用它。’相反,更多的是‘让我们创造出一种文化,能够让每个人扎根,并且这种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方式。’”
与此同时,在这个完全宣传的时代,媒体技术和工具的更广泛获取与负担能力使得更多人能够进行内容创作, “现在有一种努力去分类和塑造谁是谁的尝试,以及一种credentialism和事实核查: ‘这个是可信的,而那个则不是’。”安东尼指出。
这也符合他研究的一个关键发现。“我发现的一件事是,宣传并不总是在撒谎,而是可能非常真诚,”他告诉THR。“我认为它比我预期的更加无处不在。但在某种程度上,当前的趋势令人担忧,因为它正在从单一电影的制作转向塑造一个环境。”
在早些年的宣传电影中,政府机构往往在各类宣传电影中扮演更大的角色。例如,1954年改编自奥威尔小说的动画电影《动物农场》,部分是由CIA资助的,安东尼强调道。
但他也指出,英国的宣传电影也经常将英国定位为与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不同的参与者。“美国崛起的部分故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旧欧洲,而电影成为新兴的全球技术。许多欧洲国家开始干预电影院市场,部分因为他们感到担忧。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影院基本上就是美国的大使馆,而我们的公民最终会像美国公民那样。”安东尼解释道。“政府之所以在欧洲参与其中,是因为他们害怕美国会主导这一新媒体,塑造他们的公众。同时,许多国家也第一次在走向民主化的过程中。”
而在英国,重点则是将“我们自身在英美共同体中的地位稍微抬高些。”专家告诉THR。“法国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法语而采取一些保护主义措施,而英国则没有语言保护主义的选择。因此,你不得不采取其他方式。你得想办法区别自己。”
哈利·波特、帕丁顿等电影系列如何符合英国以电影形式运用软实力的话题?在冷战后,政策制定者开始质疑在世界定义的冲突结束后,是否还需要资助电影。英国在托尼·布莱尔的工党政府出现的情况是,成立了与“我们需要向全球宣传英国的愿景”绑定的英国电影委员会,以期吸引人们了解我们的文化以及吸引游客和精英等。安东尼解释道,因此,宣传英国、其文化及其创意产出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007系列电影的资金状况也值得一提。“我们在资助电影,这些电影应该支持我们在全球化时代的品牌形象,”他说。“谈及詹姆斯·邦德,我在书中有提到一点,因为有一点让我觉得,英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家,但我们仍然对间谍有着重要的声誉。因此,人们对像艾伦·图灵或间谍和欺骗的都充满了兴趣。”
安东尼的书还提到了英国王室的吸引力,以及《王冠》等与此相关的内容。“王室在这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告诉THR。随着战后对民主和现代化的关注,英国电影也反映了这一点。“你实际上也看到了英国王室的现代化重塑,这在电影中得以生动呈现,例如《国王的演讲》。因此,王室在英国向海外出售的故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王冠》与同一编剧(彼得·摩根)创作的电影《女王》也有关系,基本上是一部高档的肥皂剧。它非常娱乐性,相信能够在向海外推广英国形象中发挥作用。”
那么,随着查尔斯三世的即位,这一切将如何发展呢?“我认为有趣的将是,究竟有多大程度上是王室本身的问题,或者说有多大程度上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问题,因为她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安东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