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kcl.ac.uk/events/chinas-urban-question
在现代化与发展的一般理念中,无论是自由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国家的“农民”被认为是将要消失的,他们通过围场和工业化的过程转变为工业工人。 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总是发生。 20世纪的持续情况使得期望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政策制定者面临了一个“问题”。 在中国,农民群体注定要“消失”的观念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思维和政策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复苏依赖于一个令人瞩目的城市化运动,这推动了巨量农村-城市土地的转化。 这一过程被资本寻找固定资产的需求推动,但在意识形态上,它是基于对中国数百万农村村民必然转变为城市公民的信念。
尽管中国在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城市化程度,但预设的农村-城市轨迹仍然面临着多重障碍和各种抵抗,给中国领导人带来了挑战,他们努力将中国人口转型为一支城市中产阶级消费者队伍。
在由伦敦国王学院的简·海沃德(Jane Hayward)主持的这一小组讨论中,来自不同学术机构的专家们将会讨论该问题的不同方面,包括中国今天的房地产危机、鬼城等议题。
与会专家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申贤邦教授(Hyun Bang Shin)、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奥利维亚·张(Olivia Cheung)、剑桥大学的威廉·赫斯特(William Hurst)和杜伦大学的赵奕敏(Yimin Zhao)。
申贤邦教授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地理与城市研究系的教授及系主任,曾担任东南亚中心的主任,并且是国际城市与区域研究期刊的编委。 申教授在研究亚洲城市方面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其研究集中于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尤其是投机性城市化、士绅化、流离失所的政治、以及作为城市奇观的超大项目等问题。 他的著作包括《全球士绅化:不平衡发展与流离失所》和《行星士绅化》。
简·海沃德博士是伦敦国王学院刘中国研究所的讲师,研究中国的农业问题。 她关注于农村土地的组织问题、控制权以及谁能从中获利。 海沃德博士拥有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系的博士学位,并在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及清华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担任过博士后职位。
奥利维亚·张(DPhil, Oxon)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中国研究所的研究员。 她最新的主要出版物包括《习近平的政治思想》和《中共政治中的派系-意识形态冲突》。 她目前的研究项目涉及中国的全球战略。
威廉·赫斯特教授是剑桥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学院的中华发展崇华教授,兼任地缘政治中心的共同主任。 赫斯特教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牛津大学担任博士后职位,并在多所大学任教。
赵奕敏教授是杜伦大学地理系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聚焦于中国及东亚的城市边缘和国家,特别从语言、物质性和日常生活的视角进行分析。 赵教授是《城市》期刊的编辑,并担任《国际城市与区域研究期刊》的通讯编辑。
本次活动将在讨论后举行饮品及交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