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后对哈里斯的反思及其对英国左翼的影响

图片源于: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4/nov/15/british-export-us-print-titles-newspaper-editors-jeff-bezos-washington-post-will-lewis-election

关于谁让卡马拉·哈里斯在美国选举中失利的反思仍在继续,这对英国左翼将产生重要影响。

无论美国多少次表明“特殊关系”对于他们而言不再是一个存在,他们的政治依然对我们施加压力,无论是通过遗产基金会传递的右翼叙事,经过塔夫顿街的智库,以及哦,是的,资金,还是这里的中左派期望能在民主党的沉船中平安航行。

如果达成共识,认为问题在于“变得觉醒;变得破产”——即哈里斯过于包容,过于支持跨性别者,过于推崇多样性,普遍来说,表现得不够恶劣——那么这一诊断将是多种错误,其中最大的错误是道德上的。

把问题归结为“对人性和普遍价值观的强调过强”,并通过放弃这些价值观来解决,将显示出缺乏骨气。

有趣的是,工党迄今为止所得到的讯息甚至不是民主党人过于觉醒——而是他们仅仅过于充满希望,这种说法就像是通过淹死自己来避免沉船一样。

然而,在“遗产”媒体中,左派之间的指责仍然激烈,英国和美国之间依然存在着特殊关系。

当你无法确切地将一些印刷媒体称为“自由派”时,你便称之为“遗产”,因为它们仍然处理事实。

许多人认为《纽约时报》对乔·拜登的年龄和虚弱状态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而对于唐纳德·特朗普的“发型”——冗长、杂乱的演讲、无关的发言、明显的困惑——则更多地视为一种怪癖而非缺陷。

不过,华盛顿邮报以及《洛杉矶时报》所受到的更大谴责,源于它们没有支持任何候选人的决定。

这两家报纸都有亿万富翁的老板,其中一位的女儿尼卡·孙尚琼表示,不支持哈里斯的决定是基于加沙的局势。“种族灭绝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她说。她的父亲帕特里克随后表示,她对《洛杉矶时报》的决定没有任何影响。

华盛顿邮报的理由则更为清晰,因为这至少来自该报的一位负责人,出版人威尔·刘易斯。刘易斯的解释——该报将回归其“根基”而不予支持——几乎立即被邮报的编辑团队驳斥,一些编辑甚至辞职以示抗议。

刘易斯为什么会声称1960年华盛顿邮报不选择尼克松与肯尼迪之间的那种精神,而不是1952年、1972年等有支持的选举,则有些难以理解。

这位记者们都知道并迅速表明,有一篇支持哈里斯的文章准备就绪,却在杰夫·贝索斯的命令下被撤回。

当然,刘易斯是在输出一种英国传统,亿万富翁报纸老板最初买下报纸是为了政治影响力,然后用一位编辑来掩盖这一丑陋的交易,后者则能够面不改色地坚持自己的独立性。

英国印刷媒体有着悠久的偏见历史;包括直接的、编辑的党派性以及报纸老板的行为,这一切可以追溯到比弗布鲁克,他们深入到政治体系的核心。然后他们可以施加影响,如果这是购买的,肯定会引起愤怒。

某些报纸的所有权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洗钱过程,尽管这并不便宜。

像埃夫根尼·雷别多夫这样的角色明显承认他会为了一张“入场券”而购买报纸,这将是合法的。

然后会有一位明显具有政治色彩的编辑(如前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但传统上总会有一座“中式墙”,编辑会有自己坚定的观点,不会被买通。

历史上,这被认为是一种绅士协议:编辑是个激进分子,决不会被老板控制。

但鲁珀特·默多克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刘易斯在2010年进入新闻国际集团。关于他在大规模电话窃听掩盖事件中的角色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因此我们先保持中立;他在那时仅仅是该团体的总经理。这是他担任华盛顿邮报出版人的首次争议:他试图掩盖在涉及窃听的法庭文书中包含的名字。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对此进行了报道,并引发了一些后果。

NPR还与《华尔街日报》进行了有趣的采访,涉及该报对唐纳德·特朗普的报道。时任总编艾玛·塔克,曾任《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编辑,回应该报在报道特朗普言论时未能保持足够批评的指责时表示:“我们不想成为…那种仅仅以真相为导向的审查者,因为那会非常乏味。”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发了一些骚动。

在美国,事实核查被视为印刷记者的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有趣的是,展现出那种带有阶级色彩的英国含义(你能想象这像一个《小报》讽刺的场景,“哦,亲爱的,别让我告诉你真相,你这样太无聊了”)横穿大洋,却结果相当差劲。

但此时他们没有时间去探讨这些,因为他们正对抗着法西斯主义而在失败。

可以说,亿万富翁老板及其发言人在英国媒体的宽容一向对我们的印刷媒体造成了毒害。

但当这种外来物种入侵到一个以透明价值观为自豪、以严谨和公正自居的生态系统时,我们再一次看到这种毒性,而这有些令人振奋。

Amelia Zhang

Amelia Zhang's reporting career has been marked by her dedication to bringing to light the diverse experiences of Chinese residents in the UK. Her empathetic approach has earned her a loyal following and respect within the community.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