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409/1320058.shtml
近期,中国及其他国家关于“中英关系是否会有新变化”的讨论日益增多。这与中英高层官员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密切相关。
今年7月,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基尔·斯塔默成为新任英国首相。在8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与斯塔默进行了电话交谈。
本周三,双方相关官员进行了电话交流,就重启中英经济和金融对话以及加强贸易与经济合作交换了意见。
此前,两国外交部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会谈,英国财政部门也在与中国金融机构进行对话。
此外,工党老将彼得·曼德尔森,在访问香港时表示,北京应回馈新政府与中国重新接触的意愿,以修复紧张关系。
公众对中英关系的关注确实反映出一个深层现象,即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对当前和未来中英关系有着期待。
一方面,中国和英国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作为区域大国,两国关系对各自地区及全球都有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近来中英关系并不顺畅,出现冷漠、停滞甚至倒退的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英国先前围绕政治安全、香港和人权等问题进行的炒作,消耗了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
部分英国政治家依赖于炒作“中国威胁”的言论来获取政治资本,并跟随美国战略转向,全面与中国展开竞争,这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部分原因。
斯塔默是过去八年中第六位英国首相,在此期间,英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显著变化。《外交政策》杂志在新政府上任不久后评论称,“新政府的首要目标之一是制定一个更平衡、更连贯的对华战略,以取代近年来伦敦对北京政策的混乱状态。”
这一评价并非夸张。近年来,英国对华政策不仅不稳定,甚至可以说是混乱,导致中英关系处于“昏迷”状态。
该文章还指出,前首相利兹·特拉斯多次发表针对北京的高调演讲,未能带来任何实质性成果,而“更平衡、更具信息量、以及不再昏迷的方式,对新政府来说应当是可实现的。”
实际上,如何摆脱美国引导下的对华政策,寻求相对自主、最大化国家利益,是斯塔默政府处理对华关系的最大考验。
英国方面提出了其对华政策的“三个C”,即竞争、挑战与合作。这仍然是美国对华政策“三点规则”的一个复印件,并不代表对中英关系的健康理解。
我们常说,中美关系需要首先理解中国。同样,作为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也需要首先理解这一点。
最近,英美两国发表了关于所谓战略对话的联合声明,公然讨论台湾和南海问题,声称“中国支持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基础”,这暴露出英国政治精英对中国的根深蒂固的误解。
这些都是中英关系走上正轨的障碍。中国从未干涉英国如何交朋友。
中国与英国能够长久保持稳定的双赢合作态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从未将中英关系,或与任何国家的关系,置于中美外交的附属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年来中英关系的起伏更像是英国的自我折磨。中国欢迎与所有国家的开放与合作,英国参与其中更好,但如果真的错误判断形势、在各个方面进行挑衅,中国绝不会容忍这种行为。
中英之间没有地缘政治冲突,也没有未解决的历史问题,因此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在讨论中英关系时,英国东亚委员会秘书长阿利斯泰尔·米切曾表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对话和讨论,以促进国家之间的智慧交流。”
从1950年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到成为第一个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欧洲国家,英国被媒体称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离岸市场”。历届英国政府展现了其智慧。
当今,随着中国加快新生产力的发展并推动新型工业化,这将为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创造新的机遇。
英国政策制定者历史上并不缺乏智慧,但现在需要的是抓住机遇的勇气。
威廉·莎士比亚向英国和世界提出了“生存还是毁灭”的深刻问题。同样,对于今天的唐宁街,“变化还是停滞”是一个关于未来中英关系的关键问题。
为了发展稳定且互利的中英关系,两国需要相互尊重,频繁沟通,齐心协力,寻求共识,共同为互利合作而努力。
因此,与其坚持“竞争、挑战与合作”的三Cs框架,我们更愿意提出更好的“新三Cs”——沟通、共识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