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会议结束后,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令人担忧

图片源于:https://www.abc.net.au/news/2021-11-01/cop26-glasgow-climate-summit-/100584162

罗马举行的G20会议已经结束,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鲜有实质性协议,这引发了人们对即将开始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在格拉斯哥的动力可能丧失的担忧。

要点:美国总统乔·拜登猛烈抨击俄罗斯和中国未能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

世界领导人正在聚集在格拉斯哥,讨论遏制气候变化的努力。

科学家表示,满足2015年巴黎协议中所列目标的机会正在逐渐减少。

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强烈反对在2030年代内逐步淘汰煤炭的更雄心勃勃计划。

G20国家占全球80%的排放量,会议还淡化了关于减少甲烷排放——另一种强效温室气体——的承诺措辞。

在周日G20峰会结束时,美国总统乔·拜登批评了俄罗斯和中国未能提出更多的承诺。

“失望的原因在于,俄罗斯,包括不仅是俄罗斯,还有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基本上没有给出任何承诺,”他说。

气候变化主导了G20会议的议程,会议结束后,恰逢COP26气候峰会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开幕。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推特上表示,他对G20峰会感到失望,但仍然希望在COP26上会有更有希望的承诺。

“我离开罗马,对我的希望未能实现,但至少它们并没有被埋葬。”

没有来自G20国家的坚实承诺,人们担心在格拉斯哥的更大年度谈判中动力可能会丧失。

悉尼大学气候研究专家菲尔·麦克马纳斯教授表示,印度、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尚未设定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可能将此作为谈判策略。

“如果他们坚持不妥协,那么似乎没有国际协议,其他承诺更高目标的国家的立场会被削弱,”麦克马纳斯教授说。

“为了避免这一情景,其他大多数国家可能会接受某种妥协,以使这些国家能够加入,例如达成对这些持有观望态度的国家更有利的协议。”

气候峰会正式开幕

联合国气候峰会于周日正式开幕,COP26主席阿洛克·夏尔马警告称,气候的信号“闪烁着红色警报”。

格拉斯哥峰会将召开为期两周的密集外交谈判,几乎涵盖200个国家,讨论如何应对全球变暖这一共同挑战。

夏尔玛在开幕演讲中表示,他相信“这个国际体系能够提供”达到其目标所需的谈判。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帕特里西亚·埃斯皮诺萨表示,世界正处于“历史的关键点”。

她说:“人类面临严峻而明确的选择。”

气候抗议者在格拉斯哥抗议底部捕鱼,呼吁在COP26峰会前做出作为。

“我们要么选择承认照常营业的方式不值得为此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并进行必要的转型,

要么接受我们正在为自己的灭绝而投资。”埃斯皮诺萨说。

开幕式刚一结束,来自世界各国的领袖们将于周一聚集在苏格兰最大的城市,阐述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努力。

COP26被视为我们阻止全球变暖的最好机会,图中显示的一个人站在水中,远处有火焰。在当前轨道上,联合国气候变化小组发现,世界将在不到十年内升温1.5摄氏度,

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降温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迟缓的行动步伐愤怒了许多环境运动者,他们预计将在峰会期间举行响亮而富有创意的抗议活动。

本次会议将使几乎200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努力解决自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达成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并找到加强努力以限制全球气温在本世纪与工业化前相比上升不超过1.5摄氏度的方法。

科学家表示,满足这一目标的机会正在缓慢流失,该目标在六年前在法国首都达成。

目前,全球气温已上升超过1.1摄氏度,基于未来十年计划的减排预测,预计到2100年将升高2.7摄氏度。

教皇在峰会前呼吁祈祷

教皇方济各周日呼吁人们祈祷,以便“地球的呼声”能在格拉斯哥峰会上被听到。

他在周日对圣彼得广场的公众表示:“让我们祈祷,以便‘地球的呼声和贫穷的呼声’能够被峰会参与者倾听。

“愿这次会晤能够产生有效的答案,为未来的世代提供具体的希望。”教皇说道。

他使关心地球脆弱环境成为他教皇任期的重要部分。

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缺席此次会议

虽然格拉斯哥的开幕仪式正式拉开了谈判帷幕,但更受瞩目的启动将于周一进行,各国领导人将汇聚一堂,阐述各国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日益严重损害的努力。

中国、俄罗斯和巴西三大气候污染国的领导人预计不会出席峰会,尽管这些国家的高级官员计划参与。

对美国总统乔·拜登来说,他的国家是当前最大的气候污染者,仅次于中国,此次峰会正值他自己民主党内部分歧迫使他缩减雄心勃勃的气候努力之际。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排放国,尚未像中国、美国和欧盟那样设定净零排放目标。

谈判代表希望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能够在格拉斯哥宣布这一目标。

Amelia Zhang

Amelia Zhang's reporting career has been marked by her dedication to bringing to light the diverse experiences of Chinese residents in the UK. Her empathetic approach has earned her a loyal following and respect within the community.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