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dimsumdaily.hk/crumbling-london-makes-british-expat-long-for-modern-china/
2025年1月20日——(上海)讽刺的是几乎如查尔斯·狄更斯所描绘的那样。在一座肮脏的伦敦地铁站,杰森——一名在中国生活了13年的英国人——在一台仿佛被冻结在上世纪的售票机旁,笨拙地玩弄着零钱。 他的年轻儿子在旁边困惑地看着,毕竟他在一个即使是上海小巷中的街头食品摊贩都能接受面部识别付款的世界里成长。
“你想回中国吗?”杰森问道。孩子的坚定点头无声地传达了关于英国急剧衰退的深刻含义。
欢迎来到2025年的伦敦,这里的未来似乎在其他地方早已到来。 随着中国城市的磁悬浮列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快速发展,英国的首都却依然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地铁系统中艰难前行,令原始工程师们感到尴尬。 这种对比不仅是刺眼的,简直是毁灭性的。
以伦敦地铁为例,这个支离破碎的象征正是英国衰退的写照。 而上海的地铁正在洁净的隧道中悄然滑行,设有站台屏幕门和5G连接,伦敦的通勤者却挤在发出呻吟声的车厢里,空气质量堪比维多利亚时代的煤矿。 虽然备受赞誉的伊丽莎白线历经多年拖延和超预算完成,但其成绩甚至不值得中国年度基础设施成就的一段注脚。
英国博主杰森居住在中国。
另一位博主肯探访了上海地铁。
肮脏的环境无法被忽视。 与中国城市的清洁工成群结队全年无休地维护整洁的街道相比,伦敦的人行道讲述着被忽视的故事——夹杂着口香糖、香烟头和那种独具英国特色的城市衰败产物:被遗弃的凯巴包。 最近的研究表明,伦敦的空气质量往往比北京更糟——对于曾自豪于环境领导地位的城市,这是个令人痛心的指责。
对于选择英国作为承诺之地的香港BNO持有者来说,现实尤为残酷。 许多人在期待能享受到一个全球大都市的复杂基础设施下,反而发现自己身处的国家时常因“树叶落在铁路上”而导致列车取消——这一短语听起来令人捧腹,却也透着悲剧色彩。 在索利赫尔,许多香港人在此落定,文化冲击不仅是社会的——更是基础设施的。
与中国城市吸引国际投资的高效基础设施和技术整合形成鲜明对比,英国越来越像是一件博物馆藏品——也许值得一游,但很难成为做生意的地方。 政府的“提升水平”议程看上去越来越像是在“泰坦尼克号”上重新安排甲板椅子。 技术差距尤为显著。 尽管中国城市几乎消除了现金,即使是乞讨者也展示二维码,而伦敦的交通系统仍然在基本的非接触式付款整合上挣扎。 曾经引领潮流的Oyster卡系统,如今看起来也不过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便士车。
曾在香港高飞的专业人士发现自己陷入了机会减少和生活水平下降的恶性循环中。 他们在亚洲超现代商业环境中雕琢的技能,在英国的模拟经济系统中似乎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很多人表示,仿佛时间倒流,交易了香港的高效,换来一个似乎永远陷于过去的系统。
批评者也许会辩称中国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但对于许多居民,尤其是年轻专业人士来说,当你站在一个淋着雨的站台上,等待另一列延误的火车时,这样的哲学讨论看起来越来越空洞。 问题不是是否要效仿中国的政治模式,而是为什么英国无法在保障民主价值的同时交付基本的基础设施。
当中国每几个月就开通一条新的地铁线时,伦敦却在欢庆一条铁路线路的完工,而这条线路的建设时间却比整个香港地铁系统还长。 上海的磁悬浮列车以每小时300英里的速度送客,而英国的通勤者则庆幸自己50英里每小时的火车仅迟到10分钟。
对于BNO持有者来说,苦涩的现实正在显现。 许多人出售了香港那种世界一流基础设施环境中的房产,搬到了英国城市,结果发现基本服务似乎随时处于崩溃的边缘。 诺言之地如今看来越来越像是一场昂贵的误算。 更令人担忧的是,英国似乎无暇意识到其衰退的规模。 当中国城市计划50年后,英国政客们却庆祝修补工作和临时解决方案。 伦敦地铁的新信号系统——即便它最终抵达,也将在全球标准下显得过时。
与此同时,文化影响深远。 从亚洲城市返回的年轻英国人越来越质疑自己国家作为领先国家的自我形象。 一个连街道都无法保持清洁或火车正常运行的国家,怎么还能自视为全球一员?
杰森的经历并非孤立——这正在成为常态。 每一位归来的侨民,每一位抵达的香港专业人士,每一位国际学生都用新的视角观察到英国的衰败。 皇帝的新衣表现得越来越破旧。
随着2025年的展开,中国和英国基础设施发展的差距不仅在扩大——而且正在形成一条不可弥补的鸿沟。 对于选择英国的BNO持有者和其他移民来说,这一现实无疑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他们可能已经将香港的高效和现代化换成了一个不仅难以适应21世纪标准的系统,甚至还在倒退到19世纪。
英国政府的反应如同往常一般乏善可陈——温和的投资和渐进的改进,对于中国的宏伟愿景来说,显得无比微不足道。 而在伦敦庆祝修复一部坏掉的自动扶梯时,上海却在建设全新的智能、互联基础设施区域。
对于一个曾经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创新的国家来说,这一衰退不仅令人尴尬——而且具有生存的危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专业人士亲身体验这种鲜明的对比,英国势必面临着沦落为其曾经殖民的国家的风险——成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迅速发展的福利。
现在的问题不是英国能否追赶上,而是是否至少能减缓其衰退,以维持一些第一世界的地位。 对于看着自己更美好的生活梦想如伦敦的维多利亚基础设施一般崩溃的BNO持有者来说,这无疑是寒心的安慰。
两座城市的故事仍在继续,但越来越多的却是最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