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churchofscotland.org.uk/news-and-events/news/archive/2024/olympians-missionary-legacy-in-china-explored
为纪念巴黎奥运会百年庆典,一场特殊活动正在探讨传奇运动员埃里克·利德尔的鼓舞人心的故事。
“埃里克·利德尔的生与死及中国基督教的重生”将于2月3日在爱丁堡大学老学院的普莱费尔图书馆举行。
此次活动旨在庆祝利德尔在1924年奥运会上赢得400米项目金牌的百年纪念——这一辉煌成就被奥斯卡获奖影片《奔腾年代》所传颂。
活动由爱丁堡的埃里克·利德尔社区协调组织,免费入场,内容包括三位爱丁堡大学学者的发言。
演讲者分别是:
布赖恩·斯坦利教授(神学与宗教研究学院的世界基督教教授),演讲题目为“埃里克·利德尔的最后岁月与中国传教基督教的最后日子”。
亚历克斯·赵博士(神学与世界基督教高级讲师),演讲题目为“新苏格兰人中的中国基督教”。
马克·麦克里斯特讲师(亚洲研究中的中文研究讲师),演讲题目为“今日中国的基督教”。
这三位学者将探讨利德尔的遗产以及中国基督教的后续历史,全球范围内及中国本土的影响。
与会者还将有机会提问和讨论。
作为传教士,埃里克·利德尔于1902年出生在中国天津。
他的父母是伦敦宣教协会的基督教传教士,他和哥哥罗伯特在伦敦读寄宿学校。
他在家乡爱丁堡看望父母和姐妹,1920年他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纯科学。
利德尔被称为“飞翔的苏格兰人”,以拒绝在周日比赛而广为人知,因为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100米预赛在周日举行,他认为周日是上帝特别设定的休息日,不应工作。
因此,他专注于400米,并在比赛中三次打破世界纪录,最终在周中夺冠。
利德尔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后毕业,随后学习了一年神学,之后返回中国天津,跟随伦敦传教协会担任传教士。
他在中西学院教授科学,后来决定成为乡村地区的传教士,徒步和骑自行车外出传教。
随着日本入侵中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利德尔的怀孕妻子和两个孩子前往她的出生国加拿大避难,但他决定留下来。
他后来被列为敌国国民,被送往1943年的威海监狱营。
在监狱营里,利德尔承担起领导角色,满足囚犯的身体和精神需求——讲道和教授赞美诗。
不幸的是,他患上了无法手术治疗的脑肿瘤,并于1945年2月在监狱营中去世。
2015年,一座以他生动形象塑造的雕塑在天津揭幕,利德尔的遗骸与雕塑并列,碑石用来自穆尔岛的花岗岩雕刻而成。
“埃里克·利德尔百年纪念”计划是一系列教育、体育和文化活动,庆祝利德尔的遗产,旨在将他的成就带给新的世代。
自13世纪以来,耶稣会士在中国的存在延续至今,19世纪鸦片战争后,新教的宣教活动开始兴盛。
尽管经历了内战和反外(及反基督教)暴动,如义和团运动(1898-1901),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基督教传教士的身影。
如今,苏格兰教会与爱心基金会及中国基督教协会保持伙伴关系,并是苏格兰教会中国小组和英国及爱尔兰教会论坛的成员。
1985年,爱心基金会成立,作为具有基督教动机的社会服务组织:经过三十年,它已经发展成一个对耶稣的追随者信仰的强有力见证。
爱心基金会拥有200多名员工,参与广泛的发展、教育、健康、环境和社会活动。
爱心基金会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提高了人们对基督教在满足社会需求中的参与意识,同时还有效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教会间的合作。
国际关系委员会领导人伊恩·亚历山大牧师表示:“爱永不止息”是爱心基金会的座右铭,该组织为分享上帝的爱而做了许多工作,亦让全世界的教会了解中国的现实与挑战。
“通过爱心基金会与贫困、被剥夺和边缘化群体的工作,苏格兰教会感受到与埃里克·利德尔遗产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