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freedomhouse.org/country/united-kingdom/beijings-global-media-influence/2022
2019年到2021年期间,中国政府在媒体报道中推广了一系列关键叙事,这些叙事通常对英国的治理、其与世界的关系及其殖民历史提出负面评估,同时试图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治理模式呈现为积极形象。
中国媒体和官员经常将英国描绘成美国的附庸,声称伦敦在“遏制中国”的战略中盲目追随华盛顿。
类似地,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外交官常常作为反对派的“但用论”来提及英国的殖民过去,以回应对中央政府在香港人权打压的批评。
北京声称,自1997年移交以来,香港居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广泛的自由”。
这些叙事在英国的极左派圈子中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还有一种普遍的叙事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并与包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西方的衰退形成对比。
中国驻英大使曾表示,英国通过禁止中国企业华为参与国内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而“拒绝未来”。
许多由中国共产党相关人员推动的叙事试图为中国国内政策辩护。
从2010年至2021年担任中国驻英国大使的刘晓明在2020年接受多次采访时否认中国当局延迟向全球通报冠状病毒的传播,而试图将中国政府描绘为负责任的国际大国。
关于疫情的叙事同样似乎意在故意误导或传播错误信息,例如对病毒是否起源于中国提出疑问:刘在访谈中一再声称“我们不能说这个病毒源于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指责英国媒体加剧对亚洲人的仇恨情绪,通过对COVID-19的报道传播种族主义。
国家媒体还辩护中国共产党对维吾尔族的政策,虚假声称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对待良好,或称新疆的暴行指控为“世纪之谎”。
中国国家媒体和外交官常常推崇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
这一信息在2021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前尤为突出,目的是将中国共产党描绘成气候行动方面负责任的全球利益相关者,尽管该政权使用气候变化合作作为地缘政治的筹码,以在其他问题上获得让步。
中国国家媒体在英国广泛存在。
《中国日报》以印刷形式面向公众,其欧洲总部位于伦敦的坎农街。
新华通讯社在伦敦和爱丁堡设有分社,中国共产党发言机制《人民日报》在伦敦的金丝雀码头设有办公室。
香港的《星岛日报》也在英国以印刷形式发行,其欧洲版在伦敦出版。
其他重要的内容传播渠道包括: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欧洲总部位于伦敦西部的奇斯威克。
该办公室于2018年开业,最初计划招聘300名记者,但因非政府组织“保护捍卫者”提出投诉而受阻,导致英国传媒监管机构通讯办公室于2021年2月撤销中国国家广播公司的许可。
尽管CGTN的许可证被撤销,CGTN的内容仍可通过VisionTV这个在英国数字地面电视平台上播放的互联网电视台观看。
即使在CGTN的许可被撤回之前,其收视率也极为低迷:从2020年6月到2021年2月,它每周播放的时间不足1000分钟,而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的平均每周播放时间为2500万分钟。
CGTN伦敦办公室还管理CGTN欧洲的Facebook和YouTube账号,后者分别拥有200万和52000名粉丝。
自2019年10月以来,CGTN欧洲在Facebook上为42个广告支付费用,针对英国用户。
广告内容包括英国的庇护程序、犯罪水平、英国评论员对中国共产党治理模式的赞扬、欧洲新闻以及中英合作的宣传。
由于内容迎合当地受众,一些广告获得了较高的互动。例如,一个嵌入式视频广告讲述欧洲哪些国家合法化了同性婚姻,标语为“点赞支持LGBT接受”,吸引了超过100万用户观看。
普通社交媒体用户可能没有意识到CGTN受到中国政府的控制,而中国政府并未合法化同性婚姻,并禁止网上及影片中的LGBT+内容,认为此类信息为“有害信息”。
中国国家媒体与英国报纸的合作:多家影响力较大的英国报纸自2016年开始接受中国国家媒体的付费内容,导致这些网站在2020年因COVID-19引发的政治紧张局势悄然结束了协议。
最显著的合作是《每日电讯报》发布的中国国家媒体内容。
该报每年载有《中国日报》赞助的“China Watch”补充内容,费用估计在750,000至800,000英镑(约合100万至110万美元),并对《人民日报》的网络进行了广告销售,并至少一次发布了与新华社的“China Messenger”补充内容相关的赞助内容。
2020年4月,该报从其网站上删除了所有中国国家媒体的赞助内容。
在此期间,该报因在运行赞助内容时被指责软化了对中国政府或与中国公司相关的经济交易的批评。
该报虽然在此期间仍发表了一些对中国共产党批评的文章,但在终止协议后,中国大使馆开始反复批评《每日电讯报》并在中国抹黑其记者。
其他传播中国国家媒体内容的影响力渠道包括《经济学人》,该刊在停止发稿之前曾接受中国国有《北京周报》的“China Focus”补充内容。
《金融时报》继续刊载“中国观察”补充内容,内容涉及中国的经济、自然环境与文化。
该协议为该报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从2020年5月到2021年11月,获得了888,165美元的支付。
《每日邮报》和Mail Online网站自2015年至2018年与《人民日报》有过内容共享协议。
据责任编辑称,此协议是免费交换每周40条故事,但尚不清楚《人民日报》是否刊登了《每日邮报》的内容。
英国网站使用的材料通常以中国的点击广告故事为主。
此协议是在《每日邮报》母公司DMGT主席马丁·克拉克于2015年访问《人民日报》时签订的。
2019年,DMGT加入了由《人民日报》主办的中国共产党支持的“一带一路新闻网络”。
当地声音推动中国共产党论点:亲北京的叙事经常通过友好的当地评论员或政治家进入英国媒体环境。
其中一些信息来自于“48集团俱乐部”,这是一个由支持与中国政府建立更紧密关系的英国商界领袖和政治家组成的协会。
俱乐部的主席斯蒂芬·佩里常常回响中国共产党论调,且常在中国国家媒体上被报道;2018年,他还获得了北京授予的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彼得·曼德尔森,现任上议院的工党政治家,也是俱乐部的“现任研究员”,曾在媒体访谈中轻描淡写中国政府的人权侵犯行为并重复中国共产党论点。
另一位受到“现任研究员”认证的政治家,前自由民主党领袖文斯·凯布尔,在2021年4月英国议会将中国当局对维吾尔人进行迫害定为种族灭绝后不久,撰写了一篇推动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言论的专栏。
在“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活跃的其他政治家,如前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也与“48集团俱乐部”相关联。
奥斯本在华为公关活动中发言,并在离开政坛后担任《晚间标准》编辑期间发表了数篇付费的华为宣传文章。
其他拥有学术背景的评论员也在媒体上推广亲中国共产党内容,并重复中国政府论点,部分情况下接受来自中国国家有关实体的资金支持。
例如,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在2021年警告反对有关维吾尔人的学生辩论,而他的职位由与前中国总理有关的基金会资助。
剑桥大学耶稣学院收到过来自中国政府和华为的数十万英镑的捐款,并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捍卫该电信公司。
针对英国受众的社交媒体影响者:一些在英国的中国国家媒体记者拥有显著的在线影响力。
新华通讯社欧洲业务记者玛尔蒂娜·福克斯在Twitter上拥有30,000名关注者,而她的账户未标明为国家控制媒体。
其他国家媒体员工使用付费Facebook广告针对英国受众,根据自由之家对该平台的广告库分析,某一影响力者、驻中国的新华社记者苗晓娟在Facebook上拥有130万名关注者,其页面标明为国家控制媒体。
她购买了广告,向英国受众宣传关于新疆、西藏及其他敏感话题的虚假中国共产党叙事。
一些看似不相关的英国视频博主和社交媒体影响者,尤其是在中国的这个社交平台上制作的以英文为主的视频,也在推广有关人权在新疆的亲政府内容。
父子视频博主李和奥利·巴雷特在2022年7月返回英国,他们在此前几年里一直在中国,期间经常出现在中国国家媒体上并制作亲中国共产党视频。
他们一部最受欢迎的视频《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谎言》在2020年2月发布,共有190万次观看。
李·巴雷特被列为CGTN的新闻撰稿人,并承认国家媒体“提供资金用于交通、航班和住宿”等。
此外,鉴于大多数外国人访问新疆受到的严格限制,能够前往该地区制作亲政府内容的视频博主显然至少获得了隐性政府支持。
中国外交官在当地媒体和社交媒体中的消息: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经常发表专栏文章和媒体访谈,以捍卫政府的记录。
在2016年到2021年间,刘在《每日电讯报》上发表了38篇文章,其中10篇在本报告的覆盖期间。在此期间,他还在《卫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在《金融时报》上发表了六篇》、《晚间标准》发表三篇。
刘在任期间活跃于社交媒体,截至2022年1月,Twitter上有150,000名followers。他的继任者郑泽光是前外交部副部长,相较之下在社交媒体上活跃度较低,followers不到6000。
大使馆的Twitter账户自2019年11月开设,已吸引近40,000名关注者。
这些账户似乎与用户有某种互动,但其真实性受到质疑。
美联社与牛津互联网研究所联合调查发现,有数千个假账户在增强中国外交官的Twitter帖子,包括在英国。
2020-21年,前大使刘的几乎一半转发来自这一虚假网络。
2021年12月,Meta宣布已删除近600个Facebook页面和86个Instagram账户,因其存在协调的虚假行为,且针对全球讲英语的用户,尤其是与中国国家实体链接。
其他运动似乎是针对英国政府的直接报复。
在2021年2月,通讯办公室撤销CGTN在英国的广播许可后,中国政府报复,禁止BBC在中国播放。
随后,研究人员发现对此过程的可能由国家支持的社交媒体运动旨在抨击BBC的报道。
在扭曲信息的一个例子中,英国驻北京大使馆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张蜡烛的照片,以纪念1989年天安门广场大屠杀的周年纪念,结果其帖子被迅速审查,而数千名网络水军和自动化账户将其重新解释为“伊丽莎白女王已去世”的谣言。
一些叙事在这些运动中由英国评论员分享,尽管他们可能不知道参与其中的假账户。
前议员乔治·加洛韦在其358,000名Twitter followers时,曾被发现扩大了一系由假账户支持的亲中共帖文。
左派社交媒体影响者乔希·杰克逊也在其21,000名Twitter followers中重复了虚假的中共叙事。
审查与恐吓
在覆盖期间,中国政府在审查报道中国和恐吓英国媒体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最严重的例子:
中国政府对英国媒体和记者的限制:
中国当局审查在中国的英国媒体,并妨碍其记者的工作。
这限制了英国及全英语世界受众阅读有关中国新闻的机会,同时也切断了中国新闻消费者县对独立关于英国和世界的报道。
包括BBC、《卫报》、《经济学人》、路透社等主要英国媒体网站在中国被阻止,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BBC新闻、《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移动应用。
个别记者因其报道遭受到报复。
为了将中国政府的媒体报道压制,BBC的记者约翰·苏德沃斯在2021年3月不得不离开中国,因其工作受到在线骚扰及法律行动威胁。
经济学人社的对应记者在同年11月被拒签香港。
BBC和《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在报道郑州洪涝灾害、武汉新冠疫情源头以及新疆人权侵害问题时,遭遇了与当局相关的网络恶搞和骚扰。
在一次情况下,中国共青团呼吁其160万粉丝追踪一位在郑州的BBC记者,导致后者被街头骚扰称为记者。
中国政府也在英国对批评性的报道施加压力:
一些受访者表示,驻伦敦的中国大使馆一再迫使媒体不发布批评中国政府的文章。
受访者称,他们的编辑在接到来自大使馆“愤怒的电话后”收到压力。
在覆盖期间,香港政府也开始试图阻止刊登它认为不利的故事。
香港驻伦敦贸易办事处主任在2021年12月给《星期日泰晤士报》主编写信,威胁要根据《香港选举(腐败及非法行为)条例》起诉,尽管所谓犯罪行为发生在香港以外。
以华裔人民背景的记者和评论员曾因其工作而面临对其家人的威胁。
有一次,一名香港人因担心家人的安全而停止与身在英国的记者合作。
可能作为对英国媒体报道的反击
the situation, the threats made against members of exile and ethnic diaspora groups who might serve as sources or subjects for British media coverage on China have also faced online trolling and Chinese state-led intimidation in the UK.
March 2021, the UK’s foreign office stated that it was aware that Chinese state agents were intimidating Uyghurs in the UK to “silence” them.
Chinese officials threatened the China-based family members of Uyghurs in the UK in an effort to distort news coverage of government human rights abuses
, and one British Uyghur told reporters that the Chinese embassy had “pressured [her] into writing an opinion piece for a newspaper declaring there to be no reeducation camps in Xinjiang.”
The threat of physical attacks in the UK by pro-CCP individuals is a growing problem, especially for prodemocracy Hong Kongers who recently settled in the country. In one instance in November 2021, participants in a pro-Beijing rally in London’s Chinatown attacked counterprotesters from Hong Kong; messages that were subsequently spread on WeChat offered £10,000 ($13,000) for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Hong Kong activists.
In November 2019, CCTV journalist Kong Linlin was convicted of assaulting a Hong Kong activist at the 2018 Conservative Party conference, received a 12-month suspended jail sentence, and was ordered to pay £2,115 ($2,800) in compensation to the victim.
在覆盖期间,有多名英国记者、媒体机构和政治家面临与中国国家有关的网络攻击威胁,包括黑客攻击试图侵犯个人信息。
2021年2月,央视与中国有关的黑客进入新闻公司服务器,专门针对与《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以及美国子公司合作的记者的电邮和文档。
议员汤·图根哈特因公开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人权侵害而在2020年遭遇的虚假电子邮件的攻击。
与其名称相似的邮件尝试模仿他的账号,企图仿冒他。
2022年7月的事件表明这种攻击的严重性:澳大利亚活动家德鲁·帕夫劳在中国大使馆称收到他名字的恐吓警告后被逮捕;他否认帐户是他的。
伦敦警方对帕夫劳和拍摄他被捕的英国记者进行了逮捕,并以“向公众传达虚假信息,使人设置炸弹恐吓”的理由逮捕,二者的设备也被扣押。
2021年3月,以汤·图根哈特为成员的国际议会联盟网站遭受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
根据一名希望匿名的纪录片制片人的访谈,其公司的网络也遭到黑客攻击,并以色情内容破坏。
除了黑客,个别记者还面临数字安全威胁,如可疑的登录尝试。
在覆盖期间,有多名英国记者、媒体机构和政治家面临与中国国家有关的网络攻击威胁,包括黑客攻击试图侵犯个人信息。
2021年2月,央视与中国有关的黑客进入新闻公司服务器,专门针对与《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以及美国子公司合作的记者的电邮和文档。
议员汤·图根哈特因公开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人权侵害而在2020年遭遇的虚假电子邮件的攻击。
与其名称相似的邮件尝试模仿他的账号,企图仿冒他。
2022年7月的事件表明这种攻击的严重性:澳大利亚活动家德鲁·帕夫劳在中国大使馆称收到他名字的恐吓警告后被逮捕;他否认帐户是他的。
伦敦警方对帕夫劳和拍摄他被捕的英国记者进行了逮捕,并以“向公众传达虚假信息,使人设置炸弹恐吓”的理由逮捕,二者的设备也被扣押。
2021年3月,以汤·图根哈特为成员的国际议会联盟网站遭受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
根据一名希望匿名的纪录片制片人的访谈,其公司的网络也遭到黑客攻击,并以色情内容破坏。
除了黑客,个别记者还面临数字安全威胁,如可疑的登录尝试。
在覆盖期间,相关组织或个人通过律师威胁掩盖对中国政府的不利报道。
出版书籍《隐秘的手:揭示中国共产党如何重塑世界》的克莱夫·汉密尔顿和玛丽克·奥尔伯格在2020年在加拿大出版时因商人斯蒂芬·佩里威胁起诉而被推迟,称书中某些部分是诽谤性。
佩里最终并未提起诉讼,虽然在英国出版并未被推迟,但如同许多此类案件,作者和出版商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应对法律威胁。
诉讼的前景可能会导致一些作家屈服,特别是如果他们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经济能力。
一位曾在该报告中被访谈的前英国外交官表示,来自亲中共行为者的法律威胁普遍存在,且有时相当激烈,并成功限制了对中国的报道和学术研究。
当地记者还遭遇了一些英国官员在报道中国政府活动时的阻挠。
记者萨姆·达宁对此国情研究的合著者报告称,有多个政府部门在对与中国和英国官员的会面进行信息自由请求时施加了阻碍。
中国国家性相关的代理机构并未控制英国新闻传播的基础设施。
香港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的子公司拥有英国第四大移动服务提供商Three UK,但CK Hutchison的主人李嘉诚与中国国家的关系复杂,不能简单视为北京的代理人。
华为曾参与英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升级,然而在2020年,英国政府将其排除出国家5G系统发展之外,并给予其他公司到2027年清除现有华为技术的时间。
尽管禁止,闭合的私人网络仍能使用华为设备,例如由华为管理的剑桥科学园创新中心。
中国公司在移动应用市场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短视频应用TikTok是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ByteDance的全球子公司,2021年是英国下载量第四的应用,共有1800万次下载。
近年来,也有一些全球范围内关于TikTok删除或降低政治敏感内容的案例,包含遵循中国国内审查准则的内容,尽管该公司后来报告其已修正此类错误。
2022年6月的一则媒体报道引用了TikTok会议的泄露录音,指责字节跳动关于美国用户数据隐私的声明不实,这对公司在其他声明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2021年4月,英国前儿童专员安·朗菲尔德针对TikTok对儿童数据使用实践提起了法律诉讼。
若干英国立法者在TikTok上有账户,并使用该平台与选民沟通。
2021年英国下载量最高的新闻聚合应用是Opera News,最初是挪威公司,2016年被中国公司北京昆仑出售。
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于2020年迫使北京昆仑剥离对LGBT+社交网络应用Grindr的所有权;此决定未披露原因,但被认为与国家安全关于数据隐私的担忧有关,因为总部位于中国的公司被要求向中国政府交出数据。
2020年1月,尼日利亚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开始报道他们的故事在Opera News上被审查的情况,但并未有证据表明英国当中也有发生审查的情况。
在覆盖期间,没有证据表明英国媒体专业人士或政府官员在传播北京的这些信息管控策略和规范方面接受了培训,或被说服采用中国共产党式的媒体治理模式。
路透社参与过一次中国政府于2019年组织的新疆之行,但此新闻机构以批评态度报道了此次经历,称其记者始终有陪同,并且只能在政府人监护人面前与被拘留者交谈。
英国拥有多元而充满活力的中国移民和流亡社区,社区成员来自不同的文化、语言和地理背景。
英国的中文使用者可以接触到独立媒体,包括BBC中文和FT中文,这些知名媒体为英国、中国和全球受众提供新闻。
然而,也有多家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亲北京媒体在英国运营。
亲北京媒体包括英国版的《欧洲时报》、英国中文时报、英国侨报、中国周刊、Propeller TV、Creative Time Media、Foremost 4 Media,及英国欧洲商报。
这八家媒体中七家高层领导及其他英国侨界媒体代表出席了2019年世界华文媒体论坛。
该论坛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政府及中国新闻社联合主办,其目标是汇集全世界华文媒体群体,并鼓励其利用“融入海外的优势讲述中国的故事”。
这些媒体除了Propeller TV以外,都属于全球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由中国新闻社管理。
Dove Media也是该联盟成员,该公司与国家媒体的华人国际电视公司共同制作“China Hour”节目。
根据自由之家的审查结果,这些媒体的网站或WeChat账号大部分在覆盖期间所转发和再发布的内容,均来自中共国家媒体和英国媒体。
这些内容通常集中于文化活动、人性故事以及疫情在英国的情况。
有关地方新闻的报道中,主要集中在对亚裔社区的种族主义或关于脱欧的辩论。
而对中国政治议题的报道则与北京的叙事一致,中国大使馆或外交部成为主要信息来源。
自由之家没有找到被中国共产党视作禁区的内容,比如对维吾尔族、1989年天安门广场大屠杀或香港镇压的无偏见报道。
这些媒体运营的大部分微信公众号属于“认证账号”,且在中国注册,意味着从属中国共产党审查指南。
《欧洲时报》英国版:2011年创办,发行量每周为35,000份,覆盖英国21个城市。
其姐妹的WeChat账号UK Zone的跟随者有480,000人,其中约30%为居住在英国的华人,但这一数据无法独立验证。
该媒体以“China Minutes”的名义用英文出版,其关联Facebook页面拥有近百万的粉丝。
该报一般转发《新华网》、《中国日报》及其他国家媒体的内容,其内容大多与亲中共叙事相符,包括关于台湾、疫情和评论认为香港国安法是“必要和紧急”的社论。
它此前通过合作协议曾翻译过多篇来自《每日电讯报》和《经济学人》第1843期的英国文章。
成立于2003年的《英中时报》每周报纸发行量为40,000,拥有超过100,000的读者,主要聚焦于“中英之间的问题”。
该媒体曾与《人民日报》合作,帮助推出该报英国版,与《新华社》、《文匯報》、《中央电视台》和BBC中文合作。
它经常转发来自中新闻网或新华社关于香港、北京“口罩外交”及“人权进步”的内容。
《英中时报》在中国社交网站新浪微博(Sina Weibo)上有超过430,000粉丝。
成立于2002年的《华侨杂志》最初是一本双月刊杂志,2009年起变为每周出版,并于2013年更换了现在的名字。
目前只在每月打印一次,但每周会发布新的在线内容,侧重于“意见、商业和生活方式”问题。
该媒体网站上有一部分专门发布关于COVID-19的文章,疫情措施的变化及英国与中国之间的旅行限制更新。
成立于2010年的《华闻》(Huawen)是一个数字出版物,现在24小时提供有关欧洲和国际新闻的报道。
它的创始人戴凯声称拥有555,000名每日读者。该媒体目前在微博上拥有1.88百万粉丝,尽管其中很多人可能位于中国。
它发表的文章与中国共产党叙事相符,包括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施的赞美、对进行维吾尔族种族灭绝的英国法律意见的反驳,及攻击香港的自由民主抗议者。
自2009年以来收购的Propeller TV,表示其使命是“把世界带给中国,把中国带给世界”。
不仅在网络上而且在Freeview上播出,直到2019年在Sky上发布热线 TV第189频道。该媒体自称涵盖1000万观众。
Propeller TV的Twitter账号经常分享CGTN、CCTV和中国外交部的帖子;在Ofcom撤销CGTN许可证后,Propeller TV称这一决定是“可耻之举”。
其网站称针对“英语语言使用者”,但自由之家对其社交媒体账户的审查显示,它主要发布配英字幕的中文视频内容,与之相应的互动非常低。
在2019年,Propeller TV称其微博上有超过100万粉丝,此后在2022年达到340万粉丝。
这个在中国社交平台上的人气暗示,它更受中方群体欢迎,尤其是在英国学习的华人或生活在中国的人。
2015年,Propeller TV主办了首次“英中媒体圆桌会议”,出席此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英国政府贸易及投资部的代表。
Creative Time Media于2011年成立,主要发布平抑生活方式的信息内容网站——Panda in UK。
并运行着几个热门的WeChat集团,包括“英国大家谈”(英伦大叔,360,000粉丝)、“英伦大叔”(29,000个YouTube订阅)、以及“这里是英国”(25,000粉丝)。
Foundation 4 Media成立于2013年,出版每月一刊《China Report》。
在2020年,Foundation 4 Media与世界旅游组织及中国新闻周刊(由CNS出版的国有媒体)签署谅解备忘录。
成立于2010年的《英国欧洲商报》每月出版两份中英文材料,注册地在香港,同时在英国、法国、荷兰及北京均有办公室;该媒体与香港国有报纸《大公报》和《文汇报》展开合作,常在各种议题上发布亲中共内容,包括对国安法的支持。
居住在英国的香港移民群体因在香港国安法的打击而失去独立的粤语媒体。
一位受访者描述说,过去独立的《明报》“曾批评中共,但现在没有了。” 另一家香港报纸《星岛日报》被收购,现由中共代理人掌控,现发布 pro-Beijing propaganda,包括在伦敦版的欧洲版里。
2021年3月,该版本在头版刊登支持习近平及香港国安法的公告。
亲中国共产党移民团体在英国的活动导致与当地香港人矛盾加剧,体现为2021年11月在伦敦的唐人街发生的肢体冲突。
其中一位与有不低于中共关系的中国浙江人相关的在伦敦唐人街的示威活动发言人表示,海外华侨组织不仅仅应为同侪服务,还要“维护祖国的利益”。
一些亲北京团体显然对香港人进行恐吓,有人曾开出悬赏以获取香港民主活动者的地址。
香港活动家亦面临中国政府的跨国压制,而无法确认那些开出悬赏的人是否打算将所获得的信息分享给中国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