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gisreportsonline.com/r/united-states-united-kingdom-china/
虽然盟国将中国视为安全威胁,但伦敦更倾向于自由贸易政策。
尽管如此,美国与英国在印太政策上大致达成一致。
2021年9月8日,一名男子在日本横须贺东京湾为英国皇家海军的航空母舰HMS Queen Elizabeth挥舞英国国旗。
这次皇家海军旗舰的访问涉及与日本军队以及美国和荷兰海军的联合演习。
简而言之,英国将很可能在印太政策上跟随美国的步伐,但会有所不同。
尽管华盛顿对遏制北京的强硬言辞不断增加,中美之间的贸易依然蓬勃发展。
加强与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及贸易是优先事项。
2022年3月,美国和英国的代表团在伦敦举行了战略会议,讨论印太问题。
会议结果确认了英国在2021年综合审查全球战略时宣布的“向该地区倾斜”政策。
考虑到英国认为其与美国的双边关系为最重要的关系,因此关于印太的谈判为评估英国对该地区的政策提供了有用的出发点。
倾斜与战略
联合声明强调了美国总统乔·拜登的印太战略(IPS)与因鲍里斯·约翰逊辞职而成为看护总理的英国政府的印太倾斜之间的协同效应。
事实上,两国的战略确实存在协同之处。
它们都认识到全球权力向印太地区转移,以及在这一转变中中国的核心角色。
两国都将中国视为对国际体系的威胁以及对其在该地区利益的直接安全风险。
英国的审查将其称为“系统性竞争者”。
然而,在经济方面,英国的做法与美国存在分歧。
英国战略对自由贸易的明确承诺是非常明显的。
美国的印太策略以及所提到的后续印太经济框架都在寻求新的方法。
与过去20年美国在贸易领域的领导地位相比,过去两届政府积极淡化了英国总结的“贸易、资本、数据、创新和思想的自由流动”的价值。
此外,对英国而言,对经济自由的兴趣还扩展到了与中国追求“积极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而在美国的文件中并没有对中国的经济联系作出类似的描述。
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
这些假设正在影响两国的政策选择。
共同利益
中美关系中的紧张局势是印太安全环境中不可避免的特征,涵盖了从台湾到太平洋岛国再到中国核武器能力的各个问题。
美国寻求通过加强与盟友和合作伙伴的外交协调来应对中国的各种挑战,同时也通过其前沿部署的军事力量来应对。
在这方面,美国特别积极且直截了当地表达并团结对台湾的支持,并向其提供武器。
英国在该地区的参与也在不断增强。
去年8月和9月,英国将其新的HMS Queen Elizabeth打击集团部署到日本,并与日本、美国和荷兰海军进行了联合演习,并停靠在美国的横须贺海军基地——此次行动的指挥官称其为英国对该地区新承诺的“信号”。
英国和日本自2017年以来有防务后勤条约,以促进军事间的合作,并于2022年5月达成了原则协议,达成互惠军事准入协议。
依托于这一基础,英国表示计划在2025年左右向该地区永久部署一艘新护卫舰——很可能与美国海军在日本共同部署。这将补充英国为期五年的初始部署的两个近海巡逻艇。
这两艘船虽然规模较小且在轮换中,但它们如同在2022年1月的海啸后向汤加提供紧急援助的任务一样,体现了对该地区的永久关注。
所有这些都建立在长期以来的英国资产基础之上,最明显的是其在新加坡的小型海军存在、在文莱的丛林战争学校和驻军以及与五国防务安排的关联。
接下来,印度是英国的优先事项。
英国与美国在印度的共同利益在印度媒体上得到了广泛关注。
英国的积极参与得到了展示,例如与印度达成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前往印度的同一航母打击集团以及两国军队之间的首次三军联合演习。
澳大利亚对英国的区域战略也至关重要。
其核心是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伙伴关系(AUKUS)。
经济分歧
拜登政府的13国印太经济框架旨在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供应链安全、清洁能源和数字标准,但并未涵盖传统的市场准入事项。
而英国的倾斜则将贸易置于其战略的核心。
自离开欧盟以来,英国已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达成了新的自由贸易协议。
它正在与11国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CPTPP)进行谈判,并与印度进行单独的贸易谈判。
英国与日本在2020年底达成了新的自由贸易协议。
然而,英国在印太地区的政策如何演变,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政策走向。
英国对中国的政策同样可能朝两个方向发展。
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受制于对威胁的关注,包括经济问题。
华盛顿对保护供应链免受中国影响或出于其他原因限制经济交往的共识日益增强,包括人权、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基础设施安全和地缘战略。
这种言辞与中美之间的整体贸易和投资流动的现实相冲突,但政策制定者的偏好方向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
它们的偏好趋向怀鹰,朝向“脱钩”的方向逐渐推动了讨论的进展。
相比之下,英国的政策更具灵活性。
在倾斜中对英中经济关系的积极提法反映在了去年底的媒体报道中,报道称北京与伦敦已经同意重启英中经济与金融对话,以及复活联合经济与贸易委员会。
这两组会谈在几年前因香港政治局势的争议而停滞不前。
这反映了英国对中方的政策中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关于中国尝试收购英国半导体公司Newport Wafer Fab的辩论中也有所体现,而这一收购最初被约翰逊政府绿灯批准。
在塞兹威尔核电项目中,中国的股份也展示了类似的动态。
鲍里斯·约翰逊本人有着广为人知的家庭与中国的联系,并曾自称为“亲华派”,决心克服英中关系中的障碍。
在世界上没有几种关系能够与美英之间的亲密关系相提并论。
这两个国家的首都共同努力,以便发展对其共同利益的理解。
各自的政治阶层密切互动;其政策社群能够自由进入彼此的政策辩论,不受语言差异的限制。
然而,英国在印太地区的政策将如何演变,仍将高度依赖于美国的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