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兰:美国北极战略的关键环节

图片源于:https://warontherocks.com/2025/04/greenlands-military-possibilities-for-the-united-states/

一千多年前,维京领袖埃里克·红发在因谋杀邻居被流放后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为了吸引他的同胞维京人定居这座冰冷的岛屿,他命名为格林兰,突出了其更为宜居的南部和西部海岸。接受这一诱惑的定居者虽经历艰难,却依然坚持下来。

今天,格林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矿产资源早已为人所知,尤其是在华盛顿的某些人中,他们寻求获得这片丹麦领土。一些相同的声音也在促进格林兰的军事价值。事实上,获得该岛的政治控制可能对美国来说是一个糟糕的交易,但华盛顿无法忽视格林兰对北极和北大西洋安全的重要性。

2024年国防北极战略的监控与响应方式缺乏足够的资源以应对竞争,并不适合冲突。地缘战略视角显示,美国应将北极视为一个连接区域,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战区。美国应重新构想其战略框架,将其地缘战略位置视为一条从南海,穿越北极,到黑海的大“接触线”。格林兰在这一框架中是关键所在,为美国提供了基地和传感器机会,符合1951年《格林兰防御条约》的规定,并在丹麦的同意下进行。 modest

在格林兰的小规模投资将显著增强美国在北极的战略位置。

美国的北极战略

当前的美国北极战略优先考虑竞争而非冲突,强调盟国合作和区域稳定,但可能会在新政府上任后发生改变。国防部遵循“监控与响应”的方法,侦测对手的行动而不是保持强有力的持续存在。这引发了关键问题:来自俄罗斯、中国或其他对手的什么行动会正当化军事回应?如果总统选择采取行动,有哪些选择可供考虑?

新的北极战略应该回答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军事挑战,这对于在北极的力量至关重要。首先,美国应如何有效“监控”北极?其次,存在哪些响应选项,如何扩展这些选项?更多的选项往往能改善决策—更多的选项可以导致更好的战略执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退后一步,评估更大的局面。

地缘战略的回归

随着大国竞争加剧,地缘战略的重要性再次被强调。历史上,北极的严酷地理使大多数船只难以通行,仅有最小、最好装备的船只能够穿越其水域。飞机、导弹和潜艇最终在这里操作,但水面舰船仍限制在夏季的有限区域,陆上旅行依然十分艰难。

今天,海冰融化和扩展的破冰船队(尤其是俄罗斯)正打开新的航运路线,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曾经是一个受限区域的北极现在提供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日益增大的海上联系,特别是对俄罗斯而言,扩展了战略机动性。

莫斯科积极宣称 vast 北极领土,并在建设强大的北极军事存在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证明了其在领土争端中使用武力的意愿。获得的通路和日益增长的军事能力使北极变得愈发不稳定。虽然俄国尚未使该地区不稳,但其挑衅性行动,如在北极圈附近投放伞兵,显示出其升级冲突的意愿。北极的竞争只会加剧。

在冲突中,俄罗斯扩大的北极机动空间和远程导弹能力构成了重大安全挑战。开放的海域允许俄罗斯和中国部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移动,而飞机和舰艇可以从相对安全的俄罗斯控制海域和空域发起对北美或北大西洋的远程导弹袭击。

更令人担忧的是,俄罗斯和中国正在迅速发展“精准质量”——自主空中、海洋和水下部队。中国正在建造首艘无人机航母,而俄罗斯已经运营自主海洋载具。俄罗斯的萨尔马自主水下艇能够进行长期航行任务,使其能够在美国、加拿大或丹麦偶尔巡逻无法比拟的持久存在。

将北极战略重新框架融入美国的地缘战略

随着俄罗斯-中国-伊朗-朝鲜轴心的增强,传统的美国地缘战略观已不再适用。常规威胁不再仅来自东西;北极现在呈现越来越大的危险,超越了核打击的生存风险。它已经成为日常竞争的区域和未来大西洋或太平洋冲突中可能的战场。现代威胁不仅来自轰炸机和洲际导弹,还包括多样的空中和海上系统。自主载具将与传统船只和飞机共同作战,数量庞大。

美国与对手的接触线从第一岛链,穿越白令海峡,横跨北极海洋至挪威,再向南延伸至北约东部边界直至土耳其。

美国国家安全依赖于击败北极对北美的威胁,同时阻止俄罗斯和中国向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力量投射。格林兰是联系北极、北美和欧洲的地缘战略关键环节——这一潜力尚未被美国和丹麦充分利用。

格林兰在北极地缘战略框架中的关键角色

在北极应该划定两条战略线路,均以格林兰为基础,结合现有的战略框架,创造出美国所需的全球框架。第一条是链接阿拉斯加与格林兰的北方防线,强调空中和导弹防御。第二条则是从格林兰延伸到挪威北部,经斯瓦尔巴群岛而形成的现代化版本的冷战时代的格林兰-冰岛-英国水道。这些防线将实现北极战略的“监控”功能,并在竞争期间启用任何“响应”。在冲突中,建立该防线的监视能力应该扩展到巴伦支海等北极据点,使美国能够摧毁重要的敌方目标。

北极监控

美国北方司令部指挥官格伦·范赫克反复呼吁在多个领域增加意识,包括更好的传感器和数据共享。美国军方定义了五个领域:太空、空中、陆地、海洋和网络空间。其中一些领域可分为子领域(例如,海洋领域可分为水面、亚表面和海床)。有效监控归结为保持对这些领域的覆盖与适当传感器的使用,合成收集到的数据,然后解释这些数据以了解情况并做出决策。在北极实现监控目标需要在这些领域的努力,但当前最主要的短缺是传感器,尤其是空中和海洋传感器。

我不会深入探讨太空监测,因为这已是一个充分研究的领域。如今天,皮图菲克太空基地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作为太空探测能力的关键节点,尤其是在导弹防御和极地轨道方面。必要的投资已经在国防部内进行或至少正在讨论之中。然而,空中和海洋传感器的问题却是另一回事。

空域意识

关于北极空气域意识的大多数讨论集中在基于太空的传感器、超视距雷达和偶尔部署的空中资产(如大型监视飞机,如E-3或无人机)。由于远程和可机动的导弹减少了短程雷达系统(如冷战北方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因此它们的关注度较低。

美国太空部队计划建立一个太空传感星座,用于空中和水面跟踪。美国应增加这方面投资,增加具备该功能的卫星,并寻求丹麦的支持。一个强大的极地低地轨道星座将确保全面覆盖北极,同时增强其他战区的监视。此外,位于努克的丹麦联合北极指挥部应当能够获取此类太空-based 情报。

美国应当用空中平台来补充基于太空的传感器,建立更具韧性的能力,从而提高跟踪精确度和加强通讯能力,进而使非常远程的武器发射成为可能。像E-3这样的大型空中监视飞机目前面临过重担的情况,其替代品E-7的需求在战争时期将会增加。可以从格林兰起飞的高空、长耐力自主飞机将显著改善北极监视,支持美国工业基础的增长,并为全球传感网提供可重新部署的资产。

现有的系统如RQ-4是可行的,但成本效益高的现成选项可以迅速采购。许多公司提供可在高空、长耐力的自主飞机,并能够承载高达1,000公斤的有效载荷。北极天气存在挑战,但在平流层飞行可有效减轻大多数环境影响,仅有传感器的有效性及发射与回收受到影响。

将这些资产部署在格林兰将有助于对北方与西方的监控任务,以及对格林兰-斯瓦尔巴-挪威水道的东侧进行巡逻,美国在格林兰的驻军 footprint 将极少,可能不到一百名人员,类似于无人机发射与回收单位。许多岗位可以外包,减少对军人的需求。

海洋领域意识

与空中领域一样,太空传感网可提供表层检测,但美国应当扩大其水下监测,而不仅仅依赖常规潜艇巡逻。在格林兰附近建立适度规模的自主海洋部队,类似于美国中央司令部的59任务小组,将为北极东部提供持续监控,覆盖罗蒙诺索夫脊以东以及格林兰和挪威海域。该部队应当利用无人水面和水下载具,其中水下系统发挥尤为关键的作用。

就像高空、长耐力的空中无人机一样,许多公司提供可供快速利用的水面和水下系统。还可以考虑其他非常规的可能性,比如工程师为北极行动提出的自给自足的自主系统,具有风能和水能驱动的水面载具,同时搭载空中与水下无人机。

与空中对应的海洋自主战斗群也会是个小规模的部队。59任务小组启动时只有21名水手;在格林兰成立类似部队可能只需要几百名人员。

将该部队部署于格林兰东海岸可以最大化其作战影响。靠近巡逻区域的基地可以提高滞留时间并减少交通时间。增强现有的丹麦基地如梅斯特维格,可增强改善北极响应选项所需的基础设施。

北极响应选项

到目前为止,我主要关注监控。现在我转向响应。虽然美国在阿拉斯加拥有强大的军事响应选项,但在阿拉斯加与挪威之间存在明显的力量态势空白。

在西北极(罗蒙诺索夫脊以西),美国拥有大量的军事资产。阿拉斯加拥有世界上最高密度的五代战斗机(F-22和F-35)和美国陆军在2022年重新激活的第11空降师。科迪亚克深水港支持海军集结,而阿拉斯加和西北加拿大的发展良好的基础设施使得在必要时迅速部署远程导弹和空中防御部队。

基于这些基地,给予总统多种北极军事响应选择。

在东极(罗蒙诺索夫脊以东),则选项相对有限。常年海冰和稀少的基础设施限制了在北加拿大和格林兰的部署能力。斯瓦尔巴群岛条约禁止在挪威群岛上建立军事基地。丹麦联合北极指挥部运作的力量非常有限。尽管丹麦计划提高国防支出,但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除了挪威外,从欧洲到阿拉斯加的北极缺乏能够支持甚至小规模部队部署的基础设施(例如,远程导弹或空中防御营)——在这片星球上最艰难的地形之间留下了3,000英里战略空白。

填补这一空白并不需要沿着整个长度建立基地。在必要时,主要的力量投射仍然可以从阿拉斯加、北欧或大西洋沿海发起。然而,扩大格林兰的能力则创造了一个额外的集结点,提供战略灵活性并降低在危机中的政治限制。在战争中,美国陆军的长程高超音速武器及其他远程反舰或反空系统可以让部署到东格林兰的导弹部队打击俄罗斯北极的目标,并阻止敌方试图穿越北极或北大西洋。

力量投射

格林兰的港口和机场目前无法支持大规模军事行动,但美国并不需要在这里建立大型基地。针对性的基础设施改善可以在必要时显著改善物流和通道。

首先,在西格林兰的某个地点(如阿西亚特)修建一条9,000英尺的跑道,将补充当前和计划在皮图菲克和坎格鲁斯瓦克的能力。这条第三条跑道将增强作战韧性,确保战斗机或轰炸机作战不会因北极天气或敌方攻击而中断。

其次,在格林兰的东海岸建立一个美国前哨将增强美国在这一战略重要区域的存在。2023年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基地距离较远,美国船只在格林兰附近的行动滞留时间有限。建立一个基地可以包括部署常驻部队或与丹麦的合作协议,类似于美-菲律宾的强化防务合作协议。提升现有的丹麦基地如梅斯特维格的能力,以适应C-130飞机、护卫舰和一个营规模的部队,将提供有价值的立足点。这个基地可以作为上述海洋力量的集结中心,也是部署远程反舰和防空导弹部队的基地,这些部队可以沿着粗糙的格林兰沿海分散部署。

真正的威胁:资金

虽然对这些机会的投资将加强北极防御,但其可行性取决于资金。最大障碍不是战略必要性,而是资金限制。由于美国军方要在应对主要来自中国的紧急威胁与长期现代化之间进行平衡,艰难的预算选择在前方等候。国防部长皮特·赫尔吉特正在主导国防部预算的重大重组。本文中的一些建议,特别是增强北美防御的感应能力,与祖国和导弹防御优先事项相一致。其他建议应被视为与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以实力求和平”倡议相符合的基本建议,值得认真考虑资金支持。

这一地缘战略讨论的关键启示是,北极将这些战区联系在一起。优先投资太平洋或欧洲的同时忽略甚至微小的北极能力会造成一个危险的战略空白,俄罗斯或中国可能会利用这一点。然而,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保持成本效益,否则将会在更高优先级的国防项目面前被边缘化。

结论

格林兰是在北极的战略关键,为美国提供显著的增强安全性和力量投射的机会。通过全球地缘战略愿景,增强北极框架,使其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格林兰是重要的战略地,应该整合到该框架中。建立自主空中和海洋监视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并利用格林兰的地理位置进行部队部署,将增强美国和北约的安全。这些改进不需要改变格林兰的政治地位,并可以通过与丹麦的合作来支持。然而,最大的挑战是资金。随着美国优先考虑与中国的竞争,北极投资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然而,未能采取行动将造成一个危险的空白,而敌对势力正在为之准备。现在针对格林兰战略潜力进行成本有效的投资,可以确保北极的主导地位,同时保护祖国和全球利益。

本文作者艾伦·布雷迪是美国空军军官,目前在大西洋理事会的斯科克罗夫特中心担任国家安全研究员。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反映美国空军、空军大学、国防部或美国政府的官方政策或立场。

图片:美国国民警卫队安德鲁·埃斯特拉德士兵提供。

Mia Tang

Mia Tang is known for her investigative features that shed light on the untold stories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Her commitment to truth and accuracy has made her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news team.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