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大学英语授课模式对于中国学生研究生学习体验的影响

图片源于: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psychology/articles/10.3389/fpsyg.2022.1012614/full

据一项研究表明,中外合作大学的英语授课模式与国内双一流大学的非英语授课模式在中国的学生学习体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项研究旨在探讨来自两种教育背景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体验的看法,以及这些体验对他们在英国和美国研究生学习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时在各方面的学习体验似乎更具优势。

随着中国政府自2004年以来鼓励与西方国家大学的国际合作,已有九所中外合作大学如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学(XJTLU)、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和上海纽约大学成立,并提供英语授课的学位课程。

这些中外合作大学通过英语授课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包括遵循与合作外方大学的一致的课程设计、教学和评估标准,以及相比于其他传统大学更多的外籍教师比例。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有662100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人数是2009年的三倍,成为世界上国际学生增长最快的群体。

在本科毕业后,许多学生选择前往美国和英国攻读研究生学位,但关于中外合作大学的英语授课背景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以及与国内双一流大学的非英语授课背景的比较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更多的研究需要探讨中外合作大学的英语授课背景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尤其是在国外攻读研究生方面的影响。

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探讨XJTLU毕业生与来自国内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在海外研究生学习体验上的相似性与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来自XJTLU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满意度明显高于来自传统双一流大学的学生。

研究还指出,英语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他们攻读研究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而言,在本科阶段由于教学模式的差异,他们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导致他们在国内外研究生学习中面临更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语言技能方面,来自XJTLU的学生似乎在学术英语写作上相比于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拥有更强的能力,从而能够更顺利地适应国外的学习环境。

通过本研究,建议中国高校可以引入英语学术目的课程(EAP),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能力,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国外的研究生学习。

此外,这项研究为探索中外合作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也为其他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期望未来能够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以帮助学生独立发展自己的潜力。

Charlotte Ye

Charlotte Ye's editorial pieces provide a fresh perspective on cultural assimilation and identity. Her thought-provoking work encourages dialogue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her readers.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