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lowyinstitute.org/the-interpreter/europe-south-china-sea
在16世纪,葡萄牙人是第一个在南中国海航行并目睹这些水域上无数岛屿和暗礁的欧洲人。
时光荏苒,自欧洲海军在亚洲海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多年。
然而,近年来,欧洲的军舰再次在该地区变得更加显眼。
随着中国在南中国海日益表现出强硬态度,主张“九段线”声索,建设人工岛屿并骚扰邻国,欧洲各国都重新审视其战略。
至少就大陆国家而言,欧洲在南中国海争端中大多采取中立立场,既不支持中国,也不偏向东南亚的主权声索者。
今年四月,27个欧盟成员国发布了一份声明,表示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危害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欧洲对南中国海的态度转变反映了一个变化,尽管并非突然,但与十年前的情况相比,确实显得非常显著。
北京的侵略性行为导致其在该地区及更广范围内日益孤立。
虽然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日益增强,但其在外交和政治上的影响力却正日渐减弱。
欧洲海军在南中国海的日益参与,讽刺的是,可能有助于振兴与美国的跨大西洋关系。
欧盟的声明还警告说,任何可能削弱区域稳定和国际规则秩序的单边行动都是不可取的,并呼吁“所有各方”遵守2016年常设仲裁法院所作出的裁决,驳回了大部分中国的声索。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并未承认该裁决。
同样在四月,欧洲理事会召开了欧盟外交部长会议,批准了针对印太地区的合作战略。
该文件反映了美国及其地区盟友如澳大利亚和日本在反对中国强势声索时表达的大部分关切。
这一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欧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的最大外国投资者,2019年的投资总额超过3136亿欧元。
重要的是,东盟国家是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20年的贸易额达到1890亿欧元,而这些贸易大多通过海运进行。
欧洲国家担心,中国不断增长的海军力量和日益变得强硬的态度最终可能危及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
这不仅将危及东南亚的贸易和投资,还将影响其他有利可图的市场,如日本和韩国。
欧洲人也在密切关注美国可能在该地区脱离的迹象——这种担忧在特朗普政府期间加剧,当时华盛顿提出了从韩国和日本撤回驻军的可能性。
欧洲各国意识到,只有美国才能确保南中国海及更广泛的印太地区的航行自由。
为了促使美国及其地区盟友维护这一权利,欧洲国家越来越愿意采取行动,超越口头声明。
脱离欧盟的英国早已采取行动。
尽管遭到中国的警告,英国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及其护航舰艇最近航行至南中国海。
伦敦还宣布将在亚洲永久部署两艘军舰。
在任何遏制战略中,华盛顿最大的盟友实际上是中国本身。
北京的行为使其在国际上日益孤立。
法国由于其印度洋和太平洋领土,成为印太地区的常驻大国,正在增强在该地区的存在。
今年2月,一艘法国核潜艇和支援舰艇驶过马六甲海峡,并访问了越南——一个与中国在南中国海存在争端的对抗国。
接下来在5月,又有两艘军舰、一个直升机航母和一艘护卫舰进入该地区,并与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进行联合演习。
德国也在20年内首次向该地区派遣了一艘军舰。
欧洲海军在南中国海的日益参与,讽刺的是,可能会帮助振兴与美国的跨大西洋关系。
但是,这也可能诱使中国寻求通过挑衅欧洲军舰来传递信息,这些军舰在军事和政治上可能更为脆弱。
如果欧洲与中国舰艇之间的对抗酿成伤亡,美国将如何反应?
尽管欧洲少数军舰的存在可能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但它们确实传达出中国行为日益受到全球关注的信息。
中国常常指责美国及其盟友试图遏制和孤立该国,这其中或许有些真实的成分。
然而,华盛顿在任何遏制战略中最大的盟友恰恰是中国本身。
北京的行为导致其在国际上日益孤立。
即使是历史上早已消失的强国,今天也在远海重新站出来,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