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绿色主权债券

图片源于:https://www.eco-business.com/news/china-releases-its-first-green-sovereign-bonds-in-london/

2023年4月2日,中国财政部首次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绿色主权债券。

所募集资金将用于中国在清洁交通、海洋保护和回收等领域的项目。

这一事件使中国成为超过50个发行绿色主权债券的国家和地区中的最新一员。

气候债券倡议(CBI)中国项目负责人谢文鸿告诉《对话地球》,业界早已期待中国加入这一行列。

《对话地球》咨询了几位专家,普遍对这一发行表示欢迎,认为这将有助于促进国际投资流入中国绿色项目,并为中国与英国和欧盟深化气候合作提供机会。

专家们表示,中国还可以将绿色投资计划纳入其新的《巴黎协定》气候行动计划中。

这一债券发行的意义如何?

政府发行绿色主权债券以筹集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这些资金通常投资于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建筑和保护等领域。

它支持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并吸引国际投资于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项目。

中国在伦敦发行的绿色主权债券总值为60亿人民币(约合8.24亿美元)。

其中一半的债券为3年期,利率为1.88%;另一半为5年期,利率为1.93%。

对此,谢文鸿表示,与2016年中国在伦敦发行的30亿人民币普通主权债券相比,绿色主权债券的发行规模较大并不不寻常。

例如,德国在2020年发行了77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普通主权债券的发行数量也是相等的。

“然而,需考虑绿色资金需求的规模,能否使用所有筹集到的资金?”谢说。

2016年,波兰首次发行的绿色主权债券是一笔5年期、金额为8亿美元的债券,CBI的报告称,随后包括法国、德国和匈牙利在内的欧盟国家以及智利、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新兴经济体纷纷跟进。

“在伦敦发行债券有助于中国吸引国际投资者,并为伦敦提供一个多样化其绿色金融产品的机会,使其区别于华尔街。”

来自中国银行伦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毛旭鑫向《对话地球》表示。

2017年,法国发行了75亿美元的22年期绿色主权债券,并在随后将该发行规模增加至295亿美元。

2020年,埃及也发行了价值7.5亿美元的5年期绿色主权债券,报告指出。

中国的首个60亿人民币(约合8.24亿美元)绿色主权债券的发行规模并不算特别大。

毛旭鑫告诉《对话地球》,理解中国在首次绿色主权债券发行时保持相对较小的规模是合理的,这将导致更高的招标与销售比。

根据新华社报道,这笔伦敦绿色主权债券“引发了国际投资者的强烈需求”。

尽管与当时在港交所发行的类似到期长的常规政府债券相比,其利率较低,但最终招标金额是可用债券的6.9倍。

在伦敦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还有一个优势:这有助于国际化人民币。

来自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高级研究员张传杰表示,绿色金融的增长被视为推动这一过程的一种方式,而英国在其中是一个关键位置。

“从全球来看,英国始终是人民币现货外汇市场的重要场所。”他表示,“在香港之后,伦敦和新加坡是人民币业务的两个重要国际中心。”

资金使用上重点关注气候适应

今年2月,财政部公布了发行绿色主权债券的框架,规定了资金的可能用途,包括对项目的直接投资、对项目运作成本的贡献、对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税收回扣。

符合条件的项目目录参考了现有的绿色债券名单,涵盖六大类:

清洁交通

可持续水资源和废水管理

生物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修复

海洋环境的修复

污染防治

资源回收和再利用

“目前,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并未在名单上。”谢指出, “相比之下,大量与生态保护和修复相关的领域都已被纳入框架。”

他认为,这可能预示着一个新趋势的出现:利用财政工具和债券市场为专注于气候适应和韧性的项目融资。

气候债券倡议首席执行官肖恩·基迪告诉《对话地球》,这一框架满足了中国国家“分类法”的要求,即绿色(债券认可)项目目录。

“这是向市场发出适当信号的完美之选。”

使国家气候计划可投资化

绿色转型是一项庞大的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气候行动和能源转型——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最新报告将2030年的气候融资需求预计为每年9万亿美元,2023年至2050年将增加至每年10万亿美元。

咨询公司Oliver Wyman的一份报告指出,从2020到2060年,中国每年需要3.5万亿人民币的绿色融资。

当前政策估计,将有2.4万亿人民币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这意味着还有1.1万亿人民币的缺口需要填补。

报告显示,缺乏私人投资一直是一个问题。

主权债务由国家背书,这意味着风险较低,使其对一些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因此,绿色主权债券是一种在国家或地区绿色转型中吸引私人投资的良好方式。

2019年,气候债券倡议的绿色债券欧洲投资者调查显示,主权发行者对更多绿色债券有需求。

主权债券还可以催生公司债券市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发现,在某个法域中,主权绿色债券首次发行后,企业绿色债券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呈现上升趋势。

该研究还发现,这种影响在气候政策更强的国家中最为明显。

也就是说,绿色主权债券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对齐,更有可能推动私营部门的绿色投资。

与国家战略对齐的主权债券通常更具吸引力。

来自英国最大投资公司的Aviva Investors的主权ESG负责人托马斯·迪伦在一次研讨会上表示。

政策研究员安托宁娜·舍尔同意这一观点,她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转型路径倡议中心(TPI中心)的政策研究员。

LSE是由投资者主导的TPI的学术合作伙伴,旨在支持公司和投资者与低碳转型对齐。

舍尔对《对话地球》表示,为鼓励私人投资者参与气候融资和投资行动,值得考虑如何使投资框架和标准与国家战略对齐。

她指出,将投资计划纳入更新后的国家自定贡献(NDC)“也可以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推动更多私人气候投资。”

根据《巴黎协定》,签署国应于2月提交更新后的NDC,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尚未提交。

尚未最终确定NDC的国家仍可以在这些文件中包括投资需求和计划。

国际合作理论上来说,发行主权债务地点无关紧要——国际投资者始终可以购买。

但毛表示,在伦敦发行债券能够吸引更多关注。

“在伦敦发行债券有助于中国吸引国际投资者,并为伦敦提供一个多样化其绿色金融产品的机会,令其区别于华尔街。”毛补充说。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还计划在今年发行新的可持续债券,涉及人民币和英镑。

基迪对《对话地球》表示,通常来说,各国倾向于在本国发行其绿色主权债券, 而这是其他国家首次在伦敦这样做。

“ 中国做出这一举动特别强调了英中气候对话的绿色基础, 也就是出于政治考虑。”他补充道。

最近,英国政府宣布,中英即将重启正式气候谈判,中国环境部部长将访问伦敦,此次谈判有望实现制度化。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中国在伦敦发行绿色主权债券的选择“将考验国际投资者将气候投资转向世界最大的污染国的胃口”,并且其旨在“展示国家的绿色领导才能,尤其是在特朗普总统任内美国撤回的情况下”。

与《对话地球》交谈的专家都提到白宫的行政变化对气候合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一致认为这可能为中国与英国、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气候合作提供契机。

前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阿代尔·特纳对金融时报表示,中国、欧盟和英国应组成一个气候联盟,“构建一个不同于美国的世界”。

如果中国的第一批绿色主权债券成功发行,人们希望这将促成更多的气候投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

本文最初发表于《对话地球》,采用创作共享许可证。

Amelia Zhang

Amelia Zhang's reporting career has been marked by her dedication to bringing to light the diverse experiences of Chinese residents in the UK. Her empathetic approach has earned her a loyal following and respect within the community.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