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usip.org/publications/2023/10/three-things-know-about-china-india-tensions
在过去的十年中,两个亚洲大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尤其是在2020年印度和中国军队在加尔万河谷的边境冲突之后。
虽然有可信的担忧表明这两个核大国的关系正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双方继续采取挑衅行动,但北京和新德里都不希望局势升级至更加严重的冲突。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希望深化与印度的安全和经济关系,作为美中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将印度视为华盛顿印太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
然而,印度不会简单地跟随美国的领导,因为新德里仍然坚持其非对抗政策,面对日益激烈的大国竞争和新兴的多极化世界。
美国国际和平研究所的安德鲁·斯科贝尔和丹尼尔·马克伊分别解释了双方对关系恶化的看法,近期双边关系的展望,以及这一切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斯科贝尔: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希望与印度维持一种和睦的工作关系,暂时搁置例如未解决的边界争端等有争议的问题,以便推进其长期利益。
就可预见的将来,北京希望将新德里保持在一个地缘战略的南亚「盒子」里,同时与印度展开通常的外交和商业合作。
中国领导人将印度视为一个过于庞大的中等强国,声望却依旧有争议。
不过,近年来,北京对新德里的重视程度有所上升,认为其是国家安全的威胁,也是中国在广阔的亚洲大陆上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障碍。
因此,中国在与印度的南亚死敌巴基斯坦之间加深「全天候关系」,并在军事和经济上建立长久的合作机制。
中国认为,莫迪总理领导下的印度意在使两国共同的喜马拉雅边界局势复杂化,并与其他大国合作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及对印度洋地区日益增强势力的反制。
此外,北京还注意到新德里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军事能力的扩大,甚至吸收了2023年中期印度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国家的心理影响。
中国还注意到印度与美国日益密切的安全关系,以及印度在重新焕发活力的四国安全对话中的角色,即与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的合作。
尽管如此,北京在2017年将新德里和伊斯兰堡欢迎加入中国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且中印双方都是金砖国家论坛的创始成员。
然而,印度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选择不参与习近平政府的标志性外交倡议——2013年盛大推出的「一带一路」计划,这一选择让其显得尤其突出。
马克伊:自2020年致命的边境冲突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
自那时以来,双方仍然处于一种「反常」的关系状态。
这远不是印度政策制定者在莫迪总理上任十年前所预见的轨迹。
当时,印度顶尖专家和资深政策制定者展望了印度与所有世界大国,包括中国之间关系可望达到平衡的未来。
的确,莫迪和他的团队将中国视为对印度增长和发展的经济伙伴,侧重于相互合作。
这一印度的期待至今仍然强劲;在过去一年中,莫迪政府似乎一直怀抱着与中国恢复更正常关系的希望。
印度外交官相信,与中国对口的军事谈判将在争议边境问题上取得足够的进展,从而使两国于2023年恢复高层外交,这正是体现于莫迪正计划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参加南非的金砖峰会和主办G20等高调外交活动当中。
然而,印度的预期大多未能实现。
新德里在最后一刻将上海合作组织会议降级为虚拟峰会,莫迪与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的会谈仅是表面的且显得无果而终,而习近平则因故缺席G20峰会,进一步让印度感到尴尬。
马克伊:中印之间的外交僵局在2023年似乎容易延续至2024年。
莫迪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选举周期时有强烈的理由对北京坚持强硬立场。
从政治上说,莫迪承受着来自反对党的压力,批评他与中国的关系处理不当。
身为坚定的民族主义者,莫迪无暇让选民面前显得软弱。
在战略上,印度领导人也必须担忧,哪怕是向中国做出让步的姿态都可能助长更进一步的欺凌,而不是换来稳定。
这并不意味着印度渴望与北京之间的竞争。
新德里当前感觉主动权在北京手中:印度被迫应对中国在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军事挑衅,以及更普遍的中国对南亚及印度洋地区传统势力范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侵犯。
目前,考虑到权力不对等这一优势在中国一方,新德里所能做到的就是加倍投资于边界防御,并与有共同利益的外部大国,尤其是美国,培养更紧密的联系,以遏制中国的侵略。
然而,即使是印度的防御性举措也可能加剧与中国之间的经典安全困境,促使双方进入更高成本、高风险的竞争。
在这幅阴暗局面中,一个潜在的亮点是在最近的第20轮军事谈判中,两国似乎达成了共识,以避免在残酷寒冷的喜马拉雅冬季采取挑衅行动,并在春夏讨论边境部队的相互削减选项。
斯科贝尔:尽管中国努力管理与印度之间时而紧张、时而动荡的关系,但五十多年来笼罩在中印之间的不信任和怀疑依旧存在,甚至因近期的边境冲突而加剧。
过去几十年中,中印两国的紧张关系多集中在边界争端上,如今,冲突的战场已扩展至海洋领域,包括印度洋及更远的海域。
此外,如今,中国与印度还在全球舞台上竞逐影响力和地位,包括争夺全球南方国家领导地位。
这一切都表明,在可预见的未来,双边关系不太可能显著改善。
斯科贝尔:华盛顿应当进一步强化与新德里的伙伴关系,以安抚印度并遏制中国。
尽管由于新德里深厚的非对抗传统,美国与印度的安全关系在增强上仍存在限度,但仍有空间在战略合作方面开展更高水平的合作,以造福两国的国家安全并增强印太地区的稳定。
与此同时,华盛顿可以明确向北京阐明美国在与新德里关系上的目标和利益。
尽管中国领导人可能不愿意将这些信息视为事实,但若不阐明目标和优先事项,美国就面临着北京对其意图得出无阻挠结论的风险。
明确的信息传递以及美中之间的持续沟通从未如此重要。
这不仅在美中全球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至关重要,更是在南亚这一较为局限的政治空间中更为重要。
马克伊:拜登政府显然认识到与印度的密切关系是其在印太地区与中国进行地缘战略竞争的基石。
然而,印度对中国侵略的脆弱感,超过其他因素,促使新德里拥抱华盛顿提出的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全球领导力以及「西方价值观」在新德里当前领导者眼中吸引力有限。
相反,他们更喜欢多极化定义的全球秩序,使印度能够在不被迫参与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的情况下,安全地以自己的方式走向全球领导地位。
美国政策制定者应当理解印度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所持的独特视角。
虽然印度和美国都将中国视为战略问题,但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视角审视这一问题。
印度领导人意识到,与中国存在潜在的边界争端意味他们不得不谨慎处理现状,避免在如火如荼的竞争中愈发依赖华盛顿。
这一切都表明,美国政策制定者应当避免将印度视为急于在美国主导的针对中国的联盟中加入的国家,并应对与新德里建立类似联盟的期待保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