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至66百万年历史的恐龙胚胎揭示鸟类与恐龙行为的联系

图片源于: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38185

一项新研究显示,发现于化石化恐龙蛋内的72至66百万年历史的胚胎,揭示了现代鸟类与恐龙行为之间的联系。

这枚名为“宝宝盈亮”的胚胎,出土于中国南方赣州的晚白垩纪岩层,属于一种无牙的兽脚类恐龙,即盗龙类。

作为已知的最完整恐龙胚胎之一,这一化石表明这些恐龙在孵化前就已发展出鸟类般的姿势。

科学家发现,“宝宝盈亮”的姿势在已知的恐龙胚胎中具有独特性——其头部位于身体下方,两只脚位于身体两侧,背部沿蛋的钝端卷曲。

这一姿势在恐龙中以前并未被认识,但与现代鸟类胚胎的姿势相似。

在现代鸟类中,这种姿势与“收拢”行为相关,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对孵化成功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在对卵和胚胎进行研究后,认为这种孵化前的行为,之前被视为鸟类特有,可能起源于非鸟类兽脚类恐龙。

这项研究由伯明翰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科学家领导,来自中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团队今天在《i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个胚胎在其生存姿势中完好无损,几乎没有受化石化影响。

从头到尾估计长27厘米,生物体位于一枚17厘米长的延长卵石蛋内。

该标本保存在盈亮石自然历史博物馆内。

伯明翰大学的PhD研究员、共同第一作者Fion Waisum Ma表示:“恐龙胚胎是最稀有的化石之一,大部分都不完整,骨骼也很松散。

我们对‘宝宝盈亮’的发现感到非常兴奋——它保存得很好,帮助我们回答了很多关于恐龙生长和繁殖的问题。

有趣的是,这枚恐龙胚胎和鸡胚胎在蛋内以类似的方式摆姿势,这可能表明它们存在相似的孵化前行为。”

“宝宝盈亮”被鉴定为盗龙类,基于其深厚的无牙头颅。

盗龙类是羽毛兽脚类恐龙的一种,与现代鸟类密切相关,已从亚太和北美的白垩纪时期找到遗骸。

它们的喙形状和体型的多样性可能使它们能适应广泛的饮食,包括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

众所周知,鸟类会发展一系列的收拢姿势,在孵化前弯曲身体并将头部置于翅膀下。

未能达到这种姿势的胚胎在孵化失败的情况下更容易死亡。

通过将“宝宝盈亮”与其他兽脚类恐龙、长颈的蜥脚类恐龙和鸟类的胚胎进行比较,研究团队提出,收拢行为,曾被认为是鸟类独有,实际上可能在几千万到几亿年前便在兽脚类恐龙中演化。

更多的胚胎化石发现将对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说至关重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教授、研究联合第一作者Lida Xing表示:“这枚恐龙胚胎是由盈亮集团的主任Liu Liang先生于2000年左右购买的,当时周围有一些疑似蛋化石。”

“在2010年代盈亮石自然历史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储藏室中整理过程中发现了这些标本。

这些标本被鉴定为恐龙蛋化石,进行了化石准备,最终揭示了隐藏在蛋内的胚胎。

这就是‘宝宝盈亮’被带入光芒之下的过程。”

爱丁堡大学的教授Steve Brusatte,作为研究团队的一员表示:“这个恐龙胚胎在其蛋中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化石之一。

这个小胎儿恐龙看起来就像 curled在蛋中的小鸟,这进一步证实了许多现代鸟类特征最初是在其恐龙祖先中演变而来的。”

结束语

如需更多信息、采访或研究论文的保密副本,请联系伯明翰大学国际传播经理Tony Moran,电话:+44 (0)782 783 2312,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如需非工作时间咨询,请拨打 +44 (0) 7789 921 165。

照片说明:

编者注:

伯明翰大学在全球排名前100的高校之列。其工作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员来到伯明翰,包括研究人员、教师以及来自150多个国家的6500多名国际学生。

Lida Xing, Kecheng Niu, Waisum Ma, Darla K. Zelenitsky, Tzu-Ruei Yang, Stephen L. Brusatte的研究《一枚精美保存的在卵中兽脚类恐龙胚胎为类鸟孵化姿势提供了新视角》已在《iScience》上发表。

该团队由来自伯明翰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盈亮石自然历史博物馆、卡尔加里大学、中国科学院及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

Sophia Liu

Sophia Liu is a dynamic reporter whose articles often go viral for their insightful take on the Chinese youth experience in the UK. She is a role model for aspiring journalists in the community.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