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民调显示:乌克兰战争促进了西方团结

图片源于:https://ecfr.eu/publication/united-west-divided-from-the-rest-global-public-opinion-one-year-into-russias-war-on-ukraine/

根据一项新的民意调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巩固了‘西方’;欧洲和美国公民在许多重大全球问题上持有相似观点。

欧洲人和美国人一致认为,他们应该帮助乌克兰取得胜利,俄罗斯是他们的公然敌人,未来的全球秩序最有可能由美国和中国分别主导的两个阵营所定义。

相比之下,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的公民更倾向于尽快结束战争,即使乌克兰必须让出领土。

这些非西方国家的人民以及俄罗斯人民还认为多极世界秩序的出现比双极安排更为可能。

西方决策者应当考虑到,在一个愈加分化的后西方世界中,西方的巩固正在发生,而印度和土耳其等新兴大国将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并抵制被卷入美中斗争的局面。

引言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年后,毫无疑问,这场战争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这场冲突挑战了欧洲人对自身安全的基本假设,将核对抗的幽灵重新带回欧洲大陆,并打乱了全球经济,造成了能源和食品危机的后果。

然而,尽管俄罗斯的侵略是一个全球意义重大的事件,但不同地区的人们经历并解读它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据印度总理的前国家安全顾问称,“对于世界许多地方而言,乌克兰战争的一年并没有重新定义世界秩序,而是使其进一步漂流,提出了如何解决紧迫的跨国挑战的新问题。”

与西方的观点形成对比,许多非西方国家的人民似乎相信冷战后时代已经结束。

他们不指望下一个国际秩序将由美国和中国主导的两个阵营形成,而是更倾向于看到向多极世界的分散。

一项新的多国全球民调的关键发现显示,自俄罗斯的乌克兰战争开始以来, 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已经重新获得了团结和目标感。

但研究也揭示了西方与‘其他’之间的巨大差距,尤其是在对战争的期望和对美国及欧洲支持乌克兰原因的不同理解上。

这项民调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在九个欧盟国家及英国,以及中国、印度、土耳其、俄罗斯和美国(简称CITRUS国家)中进行。

结果表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侵略标志着西方的巩固以及长期预期的后西方国际秩序的出现。

结束战争vs赢得战争

欧洲政府之间达成的新共识是,只有乌克兰胜利才能终结普京的战争。

尽管相当多的欧洲公民仍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但民调似乎显示了过去一年中倾向于支持乌克兰的趋势,即使冲突会持续更长时间。

美国人同样认为,乌克兰必须收回其领土,实现持久和平。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非西方国家的民众则明确希望冲突尽快结束,即使这意味着乌克兰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在中国,被调查者中有42%的人表示,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需要尽快停止,即使这意味着乌克兰将某些地区控制权拱手让给俄罗斯。

土耳其(48%)和印度(54%)对尽快结束战争的愿望甚至更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几乎三分之一的这两个国家的民众都希望乌克兰能够收回所有领土,即便这意味着战争将持续更长时间,或者造成更多的乌克兰人被杀和流离失所。

在反思这场战争时,美国人和欧洲人团结一致,认为俄罗斯是“敌人”或“对手”。

在美国,71%的受访者,英国77%,以及65%的被调查的欧盟国家公民都将这两种说法作为中国关系未来的特征。

欧洲人对俄罗斯的敌意日益增强,体现在他们更愿意不购买俄罗斯的化石燃料,即使这会导致能源供应问题。

这一观点在所有九个参与调查的欧盟国家中都占主导地位,平均有55%的欧盟公民表示支持这一观点。

相比之下,只有24%的人支持通过继续从俄罗斯购买来确保不受阻碍的能源供应。

不要把一切都归结为民主

受访的非西方公众不仅对战争渴望成果持不同看法,而且对美国和欧洲为何帮助乌克兰的观点也迥然不同。

拜登总统将这场战争框架化为一场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并寻求以捍卫民主为口号在国内外召集支持。

在美国,“自由世界”领导的说法再次显现。

尽管西方人物可能以这种方式来描绘冲突以团结西方,但对于非西方国家的公民来说,却并没有必然的吸引力。

恰恰相反:在许多非西方民众眼中,他们自己国家也是民主的,甚至可能是最好的民主。在被询问哪个国家最接近于“真正的民主”时,77%的中国受访者选择了“中国”;而57%的印度人选择“印度”。

在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响应就不那么明确,但土耳其人最常选择的回复是他们自己的国家(36%)。

在俄罗斯,20%的受访者将这一称号授予俄罗斯,尽管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未将任何国家视为拥有真正的民主。

此外,民调的其他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的许多人对捍卫民主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许多中国人表示,美国和欧洲对此次冲突的支持是出于保护西方主导权的愿望。

而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和土耳其人看来,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不是出于捍卫乌克兰领土完整或其民主的理由。

在新兴大国中,印度是个例外,和美国类似,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指出这两种原因来解释西方的团结。

尽管如此,俄罗斯缺乏民主的现状并没有阻碍印度人对俄罗斯的普遍积极看法:51%的人将其视为“盟友”,还有29%的人认为其是“伙伴”。

调查表明,普京的战争和他在冲突中的军事失败似乎并没有导致非西方国家的民众降低对俄罗斯的看法或质疑其相对实力。在中国和土耳其,79%的人将俄罗斯视为“盟友”或“伙伴”。

此外,约三分之二的这些国家和印度民众认为,俄罗斯如今相比于他们在之前战争中对其看法,依旧是更强大,或至少保持平等的实力。

碎片化与极化:下一世界秩序将由什么定义?

这项调查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涉及到对未来世界秩序的不同看法。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超越西方的国家,大多数人都相信以美国为首的自由秩序正在走向死亡。

以一种矛盾的方式,西方因应对俄罗斯侵略所展现的新团结,并未标志着美国主导国际秩序的复苏。

仅有9%的美国人,7%的被调查的欧盟国家公民,以及4%的英国人认为美国的全球霸权在未来十年内是最可能发生的状态。

相反,欧洲和美国的主流观点是,双极性又将回归。

相当多的人预期未来将由两个阵营主导,分别是美国和中国。

冷战的回忆可能会影响美国和欧洲对未来的看法。

与此同时,在非西方国家,公民们认为未来的国际秩序将以碎片化而非极化为标志。

在中国、印度、土耳其和俄罗斯等主要非西方国家,大多数人预计西方将很快只是多个全球力量中的一个。

尽管西方仍可能是整体实力最强的势力,但它不会主导一切。

在俄罗斯和中国,最受欢迎的观点是期待全球力量更平衡的分配,即多极化的出现。

超过20%的土耳其人和印度人也抱有这个期待。

尽管如此,更多的印度人预期美国将主导,但土耳其的回应则几乎均分,预期有美国霸权、中国霸权、双极世界和多极化等可能。

总体而言,61%的俄罗斯人、61%的中国人、51%的土耳其人及48%的印度人认为未来的世界秩序将是多极化或由中国(或其他非西方国家)主导的。

美国、英国和被调查的欧盟国家对此的看法则只有分别37%、29%和31%。

印度和土耳其作为(再)崛起的大国

在美国和欧洲预期的双极世界场景中,印度和土耳其等国家的角色可能是摇摆州,虽然不情愿,但将被迫定义自己的忠诚并选边。

但民调表明,这些国家并不视自己为这样,或是在未来国际秩序中扮演如此角色。

在一个日益碎片化和极化的世界中,印度和土耳其等国似乎被吸引向自由漂浮的主权主义——在超级强国之间的每一次冲突都是一次展示自身相关性和决策自主能力的机会。

印度

印度是这种观念中最重要的全球国家——其公民似乎对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有着清晰的认识。

参与调查的印度受访者独树一帜,将美国(47%)和俄罗斯(51%)视为“盟友”,这可能部分是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是“对手”(39%)或“竞争者”(37%)。

印度公众对几乎所有其他大国的看法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度,包括美国(70%)、俄罗斯(63%)、中国(53%)、欧盟(67%)、英国(63%)和印度本身(68%)都被视为“更强大”。

相比于他们认为的以前,只有印度人展现如此对美国、俄罗斯、欧盟、英国及自己国家的看法有所改善。

印度人对未来的感受也显得积极。在询问他们对自己国家最多积极特征时,他们的主要回答是“正在崛起”(35%)、“强大”(28%)和“和平”(18%)。

认为印度“衰退”(8%)或“弱小”(7%)的人比例很小。

对比之下,31%的美国人和英国人将自己的国家描述为“衰退”。

印度也是在被调查的国家中唯一一个,大家对美国(28%)和欧洲(36%)的普遍看法是,支持乌克兰主要是为了捍卫其民主——这可能反映了印度作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自我认知。

土耳其

位于欧洲较近的土耳其将自己视为扮演类似于印度在全球舞台上所瞄准的角色。

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利用此次冲突来确立土耳其在欧洲政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他成功地在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同时保持与俄罗斯的良好经济合作关系。

土耳其公众的世界观与之类似,几乎把所有国家视为“伙伴”,无论是美国(51%)、中国(47%)、俄罗斯(55%)还是欧盟(53%)。

谈到他国对土耳其的看法时,这种看法得到了回报。

土耳其被俄罗斯(60%)、中国(38%)和印度(39%)视为主要的“伙伴”,虽然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和印度人将土耳其视为“竞争者”或“对手”。

在西方,人们同样主要认为土耳其是“伙伴”。

然而,在美国、英国和欧盟中,有相当高比例的受访者(40%至50%)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定义土耳其。

西方对这一不确定性的原因可能源于土耳其在声称其新的主权外交政策时,同时在名义上仍然是北约的成员。

结论:西方团结与全球分歧的悖论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如雅克·德里达和尤尔根·哈贝马斯试图通过对比美国的政策来定义欧盟的政治身份。

他们庆祝欧洲的和平力量是美国军事力量的最终对比。

在过去的十年中,特别是在美国特朗普总统任期后,关于欧洲主权和战略自主的观点再次走上了欧盟的中心。

但现实是,俄罗斯的全方位入侵乌克兰确认了美国在欧洲中心地位的恢复——尽管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保持战斗,但这也推动了跨大西洋在对俄制裁与外交立场上的团结,并为西方主导的机构如北约和七国集团带来了新生。

这种现实并未被全球公民所忽视。

本研究所涉及的上升大国往往将欧洲和美国视为一个整体的西方。

72%的土耳其人、60%的中国人和59%的俄罗斯人认为欧盟与美国的政策对其自身国家之间没有明显区别(无疑令艾曼纽·马克龙和其他欧洲战略自主的倡导者感到失望)。

尽管如此,正如所指出的,尤其在印度和中国的美国和欧洲的地位上仍然有重要的细微差别。

如今显而易见的是,反对克里姆林宫的预期,战争巩固了西方,而不是削弱它。

如果跨大西洋的分裂风险仍然存在,来自内部的威胁可能更大:唐纳德·特朗普在202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可能对西方团结构成的威胁要超出俄罗斯目前的所有行动。

西方如今可能更加团结,但在全球政治中不一定更加有影响力。

这一悖论在于,这种新发现的团结正与后西方世界的出现相吻合。

西方并未解体,但其巩固正发生在其他强国不会简单地依从它的意愿之时。

西方领导人和社会是否准备好迎接这个新世界?

我们的民调显示,许多西方人看待即将到来的国际秩序的观点类似于冷战时期东西之间的双极对峙,即民主与专制之间的对立。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和欧盟的决策者可能倾向于将印度和土耳其视为摇摆国家,期望他们支持西方。

但这些国家的民众对自己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作为崛起的大国,他们可能在某些问题上与西方站在一起,但在其他问题上并不会这样。

与冷战时期不同的是,今天国家间的主要贸易伙伴通常不是其安全伙伴。

即便新兴强国部分同意西方的看法,他们往往也会与俄罗斯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这也是巴西当前的做法:卢拉总统主张在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保持“中立”,以避免“任何间接参与”,尽管他接受俄罗斯“侵略邻国的行为是错误的”。

或许欧洲人会感到失望,印度和土耳其等国家的政府和公众往往会通过国家利益的视角看待俄罗斯的侵略,而不是从普世原则出发。但他们不应感到太惊讶。

许多非西方国家也曾在西方国家对它们具有生存重要性的危机置之不理的方式中遭遇失望。

西方虚伪的说法在乌克兰和叙利亚的难民所受的不同待遇中最为明显,但就许多崛起大国而言,这只是冰山一角。

在我们看来,西方应当将印度、土耳其、巴西及其他可比大国视为新的世界历史主权主体,而非历史的“正确立场的物件”。

这些国家并不代表一个新的第三阵营或国际政治中的一个极或力量。

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它们在许多方面拥有不同或相互冲突的利益。

它们深知自己没有美国或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但它们绝对不愿意只做超级强国的意志的陪衬。

它们的公众支持这一做法,例如表现在他们对乌克兰问题的不愿意。

相较于期望它们支持西方捍卫逐渐消失的冷战后秩序,我们需要做好与它们携手构建新的秩序的准备。

乌克兰在战争中的胜利将对未来的欧洲秩序形态至关重要。

但它不太可能恢复美国主导的全球自由秩序。

相反,西方将不得不与敌对政权如中国和俄罗斯一起,共存于一个多极世界中,并与印度和土耳其等独立大国共存。

这也许将成为战争揭示出的最大地缘政治转折点:西方的巩固正在一个愈加分化的后西方世界中进行。

Jack Chen

Jack Chen's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journalism is reflected in his balanced reporting and his ability to engage with complex issues affecting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n the UK.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