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通讯与网络系开放招聘全职教师

图片源于: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unijobs/listing/377842/faculty-positions-in-communications-and-networking/

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近日宣布开放招聘通讯与网络系的全职教师,职位为开放排名,地点位于中国苏州。

该职位为定期合同,续签后第三次合同将为长期合同。

西交利物浦大学成立于2006年,由利物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创办,是中国前十高校之一。

作为一个提供国际教育体验的大学,XJTLU结合了两所母校卓越的研究实践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获得在全球市场上就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目前,XJTLU有超过25,000名在读学生,遍布苏州和英国利物浦,预计到2025年,该校总注册学生数将增长至约28,000名。

学校现有约2,000名教职工,其中约1,000名为学术员工,中国公民和国际护照持有者的比例几乎相等。

XJTLU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超过100个课程,涵盖丰富多样的学科。

根据学校的长期发展战略,XJTLU正在迈入一个新阶段,采取基于综合教育(Syntegrative Education, SE)概念的新高等教育模式。

学校目前在太仓开设新的创业教育基地,作为未来校园的教育模型,旨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

新的倡议包括与西安交通大学的持续合作,四个新学院的开发,以及探索拓展SE模式的潜在新校址。

作为一所以创新学习、教学和研究为中心的学校,XJTLU充分发挥母校的优势,推动中英及其他国际伙伴的合作,同时探讨未来教育新路径,通过融合东西方的教育理论、最佳实践和文化。

通讯与网络系负责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以培养具有强大学术知识和广泛可转移技能的学生。

该系的专业领域包括无线通信、光通信、射频工程、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计算机系统安全、移动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社交网络编程与分析、智能交通等。

有意申请该职位的应聘者需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其专业领域内发表高质量论文,成功获得研究资金,并在研究生的监督方面有相应经验。

成功的候选人除了需要每年教授两门模块/课程(即每学期一门),还应在课程开发和提升国际研究水平方面提供指导。

应聘者的个人素质需要自我激励,能够激励他人,具备出色的领导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并灵活应对各种情境,具备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

应聘者应符合以下基本资格和经验要求:

拥有电气与电子工程(EEE)或计算机科学(CS)或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以及相关的高等教育教学证书;

理想情况下,拥有数年的大学或同等机构的教学/研究经验;

具备博士生监督的能力,

在专业领域有强有力的出版记录,

拥有成功获得研究资助的证明;

能流利使用英语。

同时报考更高级别教授职位的候选人需显示出:

大量高质量学术出版物的记录,

多个外部研究资助的奖项,

以及博士生监督经验。

在资格和经验方面的理想条件包括:

如BCS、IET、ACM、IEEE和HEA等专业组织的会员身份;

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丰富知识/经验。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招聘工作须遵循中国劳动法,并依照省级政府的相关规定进行。

申请者请注意,65岁以上的候选人在中国可能不符合工作签证的申请条件。

在职业发展方面,学校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并进行年度评估。

同时,学校提供专业发展培训,支持教师的科研活动。

大学为每位新教职员工提供研究发展基金,以鼓励他们启动研究项目,并提供研究参与基金以支持他们持续的研究活动。

此外,学校将全力支持全体教职员工申请国家、省和市级项目,旨在支持优秀科学家,无论是中国公民还是非中国公民,在中国进行工作和研究。

一些支持计划包括:

杰出青年科学人才基金项目(海外)人民币100万至300万,

创新领军人才最多人民币200万,

国际学科杰出领军人才50%年薪补助,

国际学科青年领军人才50%年薪补助。

该职位的薪酬为市场竞争力薪水,并提供各种补贴,包括住房补贴、差旅补贴、搬迁补贴等,以及为员工及其家属定制的国际商业保险计划。

员工将享有法定假期(11天)、年假(36天)、家庭事务假、带薪病假、婚假、父亲假和育儿假等福利。

学校为教职员工提供在中国的工作签证和居留许可。

有意申请者必须提交一份包含以下三部分的PDF文件:

一封求职信、一份当前的简历(包括出生日期、国籍、所有学位记录、出版和资助记录等),以及三个推荐人的联系方式。

对于该职位的具体咨询,请通过[email protected]联系。

Amelia Zhang

Amelia Zhang's reporting career has been marked by her dedication to bringing to light the diverse experiences of Chinese residents in the UK. Her empathetic approach has earned her a loyal following and respect within the community.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