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manchestereveningnews.co.uk/news/nostalgia/chinese-restaurants-shaped-manchesters-chinatown-28602225
曼彻斯特的唐人街已发展成为英国第二大唐人街,仅次于伦敦,且是欧洲第三大唐人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批华人移民涌入英国,并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和纽卡斯尔等城市定居。以福尔克纳街为中心,曼彻斯特的唐人街在1970年代才真正崭露头角,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家开始接管周围闲置的棉花仓库。
生活在曼彻斯特的人们最熟悉的中国文化,当然是农历新年庆祝活动及各式餐馆。自1948年曼彻斯特第一家中餐厅开业以来,随着越来越多餐馆的开设,居民对中餐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庆祝本周末的农历新年,曼彻斯特晚报列出了几家帮助塑造唐人街和曼彻斯特中餐流行的餐厅。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名单,因此如果你觉得还有其他值得提及的餐厅,请在下方评论中告诉我们。
大名馆
大名馆常被认为是曼彻斯特第一家中餐厅。第一家大名馆于1948年在莫斯利街开业,后来又在牛津街和市场街开设了两家。
作为城市第一家中餐厅,大名馆的业主不得不忍受当时的偏见,包括骚扰和关于菜品成分的毫无根据的谣言,曼彻斯特晚报在1958年如此报道。
在Facebook上流行的“我在曼彻斯特成长”小组中,安妮·德拉吉回忆道:“在1960年代,我妈妈常带我们去大名馆作为特别款待,比如在圣诞节。我们总是要点套餐。我记得鸡肉甜玉米汤、牛肉炒面和香蕉炸饼。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奇妙了!”
大名馆在1960年代中期关闭,牛津街的餐厅于1965年被乔治·帕塔基斯的罗恩特里餐厅公司收购。但大名馆将永远被铭记为曼彻斯特中餐的开创者。
扬升
扬升于1977年在乔治街首次开业,对许多人来说,这家餐厅设定了曼彻斯特中餐的标准。在《泰晤士报》的一篇评论后,扬升获得了全国的认可,食客们开始从各地前来就餐。
扬升的联合创始人哈里·杨在13岁时开始在香港的后街学习烹饪。他被迫在父亲受伤后接管家族生意,常常在深夜准备他的点心托盘。
餐厅于1985年迁至公主街,多年来接待过亚历克斯·弗格森、大卫·卡梅伦和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等名人。公主街的建筑在2017年进行了25万英镑的翻修,但在2021年2月,地下厨房发生火灾,导致一系列修复工作。2021年12月,餐厅的业主决定关闭。
根据曼彻斯特晚报在2022年12月的报道,扬升计划近期重新开业。然而,喜爱杨家风味的食客可以通过访问乔治街的“小扬升”,这是一家由同一家族成员运营的完全独立的餐厅,来满足他们的味蕾。
阔文
阔文是曼彻斯特最古老的餐厅之一,也是唐人街最早的餐馆之一,几代人都记得前往阔文用餐。它位于公主街,1962年首次开业。
然而,在2017年3月,曼彻斯特晚报报道,阔文在营业55年后关闭。此时,餐厅声称,近期的路面施工和公交优先方案“正在摧毁”他们的生意。
但许多人仍然记得这家餐厅是享受美味食物的好地方。在“我在曼彻斯特成长”Facebook小组中,凯·尼尔德说道:“我吃过的最好的中餐。”
基思·麦克黑尔则表示:“阔文是我第一次去的中餐厅,仍然是最好的。我把所有的盐酥排骨、酸辣汤都拿阔文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虾肉馅鸭子做得最好。真是令人遗憾,非常让人想念。”
满芳
作为曼彻斯特第一家中餐厅之一,满芳于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设在皮卡迪利49号。广告宣传它为“曼彻斯特最新、最豪华的餐厅”,提供“头等的英中美食”,并配有“全面的酒单”。
满芳的创始人李友生出生于香港,1950年代初移居英格兰,后来在布拉德福德和利兹开设了餐馆,直至在曼彻斯特与商业伙伴共同开设满芳。李友生于2005年去世,享年89岁。
在“我在曼彻斯特成长”Facebook小组中,约翰·卡利说:“皮卡迪利的满芳。我在70年代初被带到那里,真的很喜欢它。”
而丹尼斯·玛丽·兰格则说道:“满芳是我父母在60年代带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去的第一家中餐厅,真是个可爱的餐厅。妈妈和爸爸经常去,我的兄弟至今还留着满芳老板当年送给我妈的茶壶。”
小村庄
小村庄位于市中心的国王街角,于1960年代开业。1969年12月,《海伍德广告报》刊登了一则广告,称该餐厅是“曼彻斯特最好”的餐厅,提供“超出一切”的食物和服务,是一家“豪华餐厅”。
这家受欢迎的曼彻斯特餐厅如今已被历史遗忘。近几年来,它曾经的所在地——33a交叉街,变成了“米饭碗”餐厅。
在Facebook小组“我在曼彻斯特成长”中,艾琳·哈丁回忆道:“我曾在国王街与交叉街角的小村庄工作,我们常常省下午餐券,在周五去那里,食物极好,性价比高。那真是快乐的日子!”
这些中餐厅是否唤起了你内心的回忆?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