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eastasiaforum.org/2023/11/25/great-power-manipulation-riddles-united-nations/
在2023年10月的投票中,中国与俄罗斯在加沙决议上的表态一致,然而,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成功连任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员,获得了为期三年的新任期。
这表明,尽管多个组织努力限制北京的行为,俄国的影响力却在下降,但中俄两国仍会继续坚持其战略。
这部分原因源于联合国的‘路径依赖’特性。作为一个接近80年历史的组织,联合国是在一个不同的时代建立的。由于印度和日本等寻求额外地位和声望的国家没有联合起来,重组的尝试屡屡受挫。区域竞争对手在此过程中的阻碍也使得以往的改革尝试失败。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组成的G4倡议,在短期内似乎没有什么希望。
俄罗斯和中国明白,长期战略比短期改革倡导更为有效。中国在联合国的战略是通过经济发展建立联盟,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削弱对其人权记录的批评。
例如,2022年中国从非洲的进口总额达到了2820亿美元,而对非洲的出口总额为1640亿美元。非洲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联合国投票的重要集体。
中国也积极寻求与俄罗斯的合作,尽管瓦格纳集团等雇佣兵组织的行为让中国和非洲领导人深感忧虑。
中国并不寻求推动人权议程,其目标是压制批评并实施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改革。这在北京为稀释关于新疆的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报告的努力中得以体现,尤其是在2022年围绕着前任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进行的宣传活动中。
要理解中国的长期战略,批评者需追溯至2006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建立。在新机构创建的谈判中,中国通过隐秘的外交努力,有效地降低了理事会成员的门槛。这也解释了为何古巴、越南和卡塔尔等人权记录不佳的国家能够赢得席位。
同时,俄罗斯也在联合国体系中发挥其优势。由于安全理事会内的规则演变缓慢,莫斯科在2023年3月担任了月度轮值主席国。为了推进自身战略目标,俄罗斯利用这一角色召开了关于军火出口禁令的简报和多边主义有效性的讨论。
莫斯科深知联合国的路径依赖并操控这一特性以获得短期利益。它意识到自身在安全理事会的否决权迫使其他成员国转而在权限较低的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关于乌克兰战争的非约束性决议。尽管2023年2月的决议获得通过,但它同时利用与中国的合作来稀释投票结果。在许多中国的非洲投票集体中,反对的声音也是显著的。
中国企图创造一种新的国际秩序,包括联合国治理上的根本性变革,这需要西方国家有效的长期战略以对抗中国的外交。例如,因美国外交政策的波动以及对于筹资义务的放松,中国的财务影响力随之增长。当中国施加压力时,西方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反击措施。在非洲的影响力上,除了日本长期以来的东京国际会议对非洲发展的倡议外,注意力明显不足。
大国对联合国体系的滥用并非新鲜事。然而,当这些滥用没有受到有效反制时,国际秩序的完整性面临危险。特别是在美国因为2003年入侵伊拉克以及在近期对加沙人道主义援助决议的否决中也采取了自利的做法,这无疑让事情更加复杂。
有效的反制策略应当是多面向的,并且能够抵御地区政治稳定变化带来的干扰。正如2023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升级所展示的那样,如果缺乏战略纪律,结束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和遏制中国的扩张的努力将几乎停滞。为了对抗在联合国日益扩大的中国和俄罗斯影响力,美国、欧盟及其亚洲盟友也必须学习如何进行长期博弈,捍卫国际秩序,维护国际人权机制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