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多利亚的Mildreds体验:一家备受欢迎的全素食餐厅

图片源于:https://www.onlondon.co.uk/josiah-mortimer-an-eclectic-taste-of-mildreds/

我首次造访伦敦最知名的素食餐厅连锁品牌Mildreds的维多利亚分店。

如果说“连锁”这个词有些贬义,但Mildreds并没有帝国的感觉。

更像是一系列姐妹餐厅,是伦敦餐饮场景中的一个生态圣地。

我们花了10分钟才摆脱维多利亚车站的寒冷,沿着一条小路找到了正确的地址。

但是当我们到达那里时,氛围很好:欢迎的环境,闪烁的彩灯,以及皮卡索风格的艺术作品装饰在灯罩和墙壁上。

我是素食者,所以通常对素食菜单满怀期待。

但我的用餐伴侣却是个爱肉的人,因此压力很大。

新推出的每人25英镑的品尝菜单(至少两人)吸引了我,这在他们六家伦敦分店中的四家提供,并且可以期待很多菜品共享。

这个开心多元文化的“Mildreds的味道”菜单是由这家素食餐厅的首席厨师Sarah Wasserman设计的,旨在“展示这家餐厅全球灵感菜单的精华”。

这是一个融合了中东、东南亚和西班牙风味的多样化选择,赞助者表示代表了Mildreds的饮食理念。

开局良好,菜肴中的炸饭团有着让任何意大利人都感到自豪的脆皮,搭配美味的烟熏巧克力番茄酱。

但对我来说,其中最特别的是salsa macha鹰嘴豆泥,配有糖炒松子和南瓜子,以及烟熏的墨西哥花生辣油。

你可能需要更多的皮塔饼,但这也是因为它太好吃了。

这个享受混乱的组合还包括 patatas bravas(西班牙风味的炸土豆)——三次烹饪的土豆,配上土耳其辣椒酱和蒜味蛋黄酱。

两种酱料相辅相成,平衡得很好。

而且,泡菜饺子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素食饺子之一——煎炸的,搭配自制泡菜和甜味的gochujang芝麻酱。

但是,主菜中唯一的共同赢家是kiri hodi(与鹰嘴豆泥同样出众)——一种斯里兰卡椰奶咖喱,配有红薯、青豆香饭和杏仁。

腌菜的味道浓烈,与薄荷香菜酸辣酱形成了很好的对比。

有两道菜稍显不足。

黄瓜香草沙拉需要更多的风味,而甜菜“thel dala”号称“辛辣且注入香兰叶”,但实际上不过是非常奶油的红色蘸酱。

它们完全可以吃,但绝对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

不过,这的确是挑剔,因为整体而言,这是一顿美味的超值套餐,特别是如果增加每人5英镑的Mildreds甜点以及每杯仅需5.50英镑的酒(包括非常可口的陈年白葡萄酒)。

对于不喝酒的人来说,非酒精鸡尾酒展现了复杂的口味,而不至于过于甜腻,这在一些无酒精饮料中常见。

这里的甜点也是亮点。

藏红花焦糖布丁——作为素食菜品难度颇高——执行得相当不错,藏红花的味道清晰可见,并被膨化藜麦增添了一种典型的素食风味。

黏糊的太妃糖布丁带有冬天的红糖味,还额外添上了焦糖菠萝。

这两道甜点对经典菜肴进行了独特的改造。

我建议如果是两个人用餐,可以点个两样。

Wasserman表示,这个菜单无论你是否遵循素食饮食都非常适合,我认为她说得没错。

Mildreds的圣诞菜单也刚刚推出。

我渴望去尝试,可能会选择位于索霍的大型旗舰分店,那家店经历了重大(希望是积极的)改造,扩展至三层,设置了各自独特的用餐空间。

Mildreds成立于1988年,一直以来在伦敦植物基饮食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它吸引了忠实的追随者,包括(据说)保罗·麦卡特尼和安妮·海瑟薇。

但是,真实的试金石,显然是完全素食的菜单如何让像我妻子这样的肉食爱好者接受。

最终裁决?

她非常满意,并且愿意再来。

Mildreds并没有依赖于实验室主题的肉类替代品,而是专注于创造庆祝自然风味的菜肴。

这种方法使它成为一家每个人都能享用的餐厅,而不仅仅是素食者。

新推出的‘Mildreds的味道’菜单可在以下分店获得:

卡姆登:9 Jamestown Rd, NW1 7BW

国王十字:200 Pentonville Rd, N1 9JP

达尔斯顿:1 Dalston Square, E8 3GU

维多利亚:128 Wilton Road, London, SW1V 1JZ

OnLondon.co.uk为首都的政治、发展和文化提供独特的报道。

以每月5英镑或每年50英镑的价格支持该网站及其作者,你可以获得其他人享受不到的内容。

详细信息请点击这里。

跟随Josiah Mortimer,在Bluesky上了解更多。

Oliver Huang

Oliver Huang stands out for his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where he combines rigorous research with a compelling narrative style, focusing on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within the British context.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