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潜藏的二战未爆炸炸弹

图片源于:https://theedinburghreporter.co.uk/2025/01/explosive-discovery-in-wartime-bombing-archive/

1940年德国袭击期间丢下的三枚未爆炸炸弹仍埋在爱丁堡街道下,这一引人入胜的警察档案揭示了战时轰炸的情况。

为期四年的官方报告记录了造成的死亡和破坏,并发送给城市当局和战争部,包括犯罪现场的照片,这些资料将于5月1日在爱丁堡中央图书馆展示,并将在一系列讲座中介绍。

档案中的详细资料仅为少数官员所知,因战时新闻报道限制,但它提供了独特的见解,展示了城市如何应对自1939年至1942年间的15次轰炸袭击。

该档案已移交给爱丁堡洛锡安与边界警察历史学会,他们将通过展览、讲座和书籍出版庆祝二战结束80周年。

退休的警察局长汤姆·伍德表示,这些事件如今仅在经历过轰炸的人的“在世记忆”中存在,该学会希望听到受害者、亲属、朋友和邻居的记忆,以便进行口述历史的收集。

他说:“这个档案是通常悲剧、喜剧与闹剧的集合,承载着这段极其危险时期的重要而迷人的历史,那时正是不列颠之战的高峰期,德国入侵的威胁被认为是迫在眉睫。”

“仍然有一些人记得这段黑暗的历史,我们非常希望能听到他们的亲身记忆。至今,仍然很少有人了解爱丁堡遭到轰炸的程度,而可悲的是,没有任何纪念碑纪念在各种战争轰炸中遇难的19人。”

在1940年8月4日的清晨袭击中,五枚炸弹被投放在波托贝洛,所有炸弹均未爆炸。其中落在阿伯科恩公园的两枚100磅或150磅高爆炸弹后来被皇家工程师的士兵回收,并在国王公园引爆。

但另外三枚分别落在阿伯科恩台和阿盖尔crescent的花园以及蒙特洛奇街的炸弹因为波托贝洛常见的软沙土而难以回收。

警长的报告说明:“挖掘和抽水继续进行,希望能回收其他三枚炸弹,但未能成功,最终决定留下它们。它们当时埋藏在约30英尺深的地方,填满3英尺混凝土并覆盖土。

在8月8日09:00,路障被拆除,军事人员撤回,撤离人员返回。”

汤姆·伍德在波托贝洛的未爆炸炸弹现场与战争期间的档案合影。

1940年9月29日,一个最悲惨的事件发生在德拉瓦的27号克鲁普雷斯,五岁的罗纳德·麦卡瑟和七岁的妹妹莫拉格在一次轰炸中遇难,另有14人受伤,其中7人严重受伤,被送往西部总医院。

官方报告表明,如果早些发出空袭警报,让他们有时间躲进“安德森”防空洞,遇难的兄妹及其他受害者可能会避免死亡和伤害,后来发现这个防空洞完好无损。

当时的政策是推迟空袭警报,以免影响工业生产。档案记录显示:“此次轰炸后,公众和新闻界强烈要求更频繁地使用警报。袭击通常发生在警报响起之前,就像这次一样,有人称如果能及时发出警告,两个孩子和其他人很可能会在防空洞里,因此安全。”

但是这一请求没有得到重视:“利斯的分区警员会议对此表达了强烈意见,随后一份包含这些意见的报告被送交高级区域官员R.巴克利-布朗少校。他拒绝了更频繁使用警报的提议。”

汤姆·伍德补充道:“我们特别希望能听到来自克鲁普雷斯麦卡瑟家族的任何信息。确实,当局在更早使用空袭警报的问题上改变了政策,但可悲的是,这对麦卡瑟的孩子们来说已经为时已晚,或许他们的性命本可以得到挽救。”

克鲁普雷斯的“安德森避难所”

档案中还记录了一个著名事件,使其成为传说:当时爱丁堡市长亨利·斯蒂尔的波托贝洛住所据说遭到德国战斗机的“扫射”。有报道称,女市长的梳妆镜被德国机关枪子弹打碎,但事实上,罪魁祸首可能与本地有关。

档案中有一张镜子破碎的照片,汤姆·伍德补充道:“德国轰炸机不太可能扫射波托贝洛的住宅,更加关注的是尾随的喷火战斗机。在那个时候,宣传更愿意将‘匈’描绘成攻击无辜平民,而非误伤来源更接近家乡的皇家空军或我们的空防部队的火力。

实际上,警方局长给防空指挥官的表扬信,在击落两架德国飞机后,有效地说‘干得好,但我想提醒你,如果你从福斯河向南开火——那么,开上去的就必须下落。要小心。’”

计划出版的书籍《爱丁堡和利斯的轰炸》将记录该档案的内容,并纪念在各种战时袭击中遇难的19人及受伤者。

展览将于5月1日至9月30日在中央图书馆举行,第一场讲座将于5月30日在城市美术馆举行,目前已经预定满额,但之后将宣布更多讲座。

如有任何关于轰炸袭击记忆的人士希望与我们联系,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克鲁普雷斯27号的废墟,兄妹罗纳德和莫拉格·麦卡瑟在1940年9月29日的轰炸袭击中遇难。

Ethan Li

Ethan Li is a renowned journalist with a passion for uncovering the stories that define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the UK. His reports delve into the heart of the diaspora, capturing the spirit and challenges of his audience.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